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在严控疫情和加快复工复产中做好稳物价工作 详情

在严控疫情和加快复工复产中做好稳物价工作

《中国经济时报》 王立坤 / 2020-03-19 17:47:15

疫情对物价走势的影响相对复杂

 
 
二、疫情对物价走势的影响相对复杂
 
受疫情影响,商品和服务的供需平衡将发生动态变化,物价走势将相应的出现阶段性起落。预计2020年上半年物价形势相对复杂,下半年将逐渐趋向稳定。
 
(一)预计疫情因素将推动CPI出现阶段性高企和阶梯式回落
 
预计疫情对CPI的影响主要受供需关系推动,其影响将贯穿全年,并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其中,一季度,受大中城市人口回流、疫情防控、农产品供应不畅因素影响,疫情主要推动食品价格上涨,进而推动CPI上行。二季度,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疫情期间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将集中释放,居民旅游、教育、健康、娱乐等服务价格将出现攀升,同时由于制造业供应链一度中断,工业消费品的供给将落后于快速增长的需求,将出现工业消费品短缺价格回升情形,推动CPI上行。由于疫情造成2020年居民总体收入降低,预计需求在集中释放后,将在下半年恢复常态并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带动CPI涨幅收缩。
 
此外,猪肉价格在2019年持续攀升,而受生猪存栏量下行趋势刚刚企稳,尚未出现明显反弹影响,预计其在2020年将保持高位震荡或缓慢下行。因此,预计其对CPI的贡献将前高后低。
 
综合考虑疫情和猪肉价格因素后,预计2020年上半年,各月CPI同比涨幅将在中高位徘徊;下半年,CPI同比涨幅将逐步回落,或最终稳定在2%左右。
 
(二)预计疫情因素将阶段性拉低PPI,但后续可能推动其快速攀升
 
疫情对PPI的影响也将表现出阶段性特征。由于疫情国内尚未完全解除,各地复工进度迟缓,这将压低近期工业原材料、零部件和大宗商品的总需求。预计一季度,PPI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进入二季度后,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我国工业产能或将全面恢复,但由于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品和上游大宗商品的生产和运输过程相对缓慢,预计会出现短期供求缺口,推动PPI出现阶段性大幅上涨。此外,随着货币和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各地方、各部门稳增长政策加快落实,在建和新增项目快速启动,也将在短期内推升大宗商品需求,助推PPI快速攀升。
 
当前,疫情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呈快速扩散趋势,同时产油国沙特和俄罗斯之间又发起价格战,布伦特原油期货已下跌至33美元/桶附近的低点,预计需求的减弱和供给的增加,将压低未来一段时期的原油价格。结合2019年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考虑其基数效应并叠加国内外疫情发展趋势后,预计2020年一季度,PPI同比降幅将介于2%至0之间;二季度PPI将止跌并快速回升,预计PPI月度同比涨幅或将达到3%-5%;下半年PPI同比涨幅将阶段性维持高位,随后逐步回落。若当前疫情对欧美主要国家金融市场的冲击进一步演化,出现一定程度的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的情况,预计下半年我国PPI同比涨幅将快速回落。
 
(三)物价走势或对GDP增速产生影响
 
2020年1月,CPI同比涨幅已达5.4%,PPI同比由上年连续下降转为微涨0.1%。综合来看,上半年的一段时间内,将有可能出现物价上涨而经济增速下行,且物价涨幅与GDP增速大体相当的局面。如果同期就业、进出口规模、工业增加值、PMI等相关指标与GDP共同下滑,各方将面临物价上涨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这一现象值得关注。如果只是短期存在,其影响较为有限。但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影响国内外实体企业和金融市场的信心,且高企的价格将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减缓复苏步伐,甚至抑制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进一步加剧经济下行压力。
 
(四)疫情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物价走势
 
当前,我国GDP在世界的占比已经超过16%,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全球排名第一,制造业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体系,预计此次疫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物价走势。疫情造成我国对外贸易和供应链部分中断,将导致一定时期内国际市场原材料、零部件、机械设备等工业中间品和小商品、电子产品、纺织服装等最终消费品的供应紧张,推动各国CPI出现一定程度上涨。与此同时,上半年我国大宗商品需求将出现先压制后释放的局面,将带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先抑后扬,推动各国PPI同向波动。此外,随着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预计国外也将出现供应链部分中断以及需求下降的趋势,使得国内外价格变化趋势相互叠加,部分商品价格波动幅度或有所加大。但预计今年国内外的总需求将有所减弱,推动CPI和PPI在下半年走低。
 
综上,预计2020年CPI将经历先高企、后回落的过程,PPI将表现出先压低、再跳升、最后回落的走势。预计上半年的一定时期内,或将出现物价攀升将与GDP增速下滑并存的现象。这一现象短期内影响有限,但如果长期持续,将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而疫情将压低国内外总需求,推动CPI和PPI在下半年走低。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