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控疫情和加快复工复产中做好稳物价工作
《中国经济时报》 王立坤 / 2020-03-19 17:47:15
原标题:王立坤:在严控疫情和加快复工复产中做好稳物价工作

下一阶段,在严控疫情和加快复工复产的同时,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改善供给、调控需求、合理监管、引导预期,促进物价稳定,提前防范物价上涨风险,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当前,我国正处于打赢疫情防控和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供求形势复杂多变,给稳定价格带来较大压力。
预计2020年CPI和PPI将在上半年出现阶段性攀升,下半年将逐步回落。下一阶段,在严控疫情和加快复工复产的同时,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改善供给、调控需求、合理监管、引导预期,促进物价稳定,提前防范物价上涨风险,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疫情暴发期间部分防疫和生活物资价格出现波动
(一)医用口罩市场供应较短缺,价格秩序较混乱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随着口罩企业逐步复工复产,医疗系统的口罩紧缺情况已得到较大程度缓解。但市场上具有防护功能的医用口罩仍较短缺。随着2月10日起各地企业逐步复工,口罩作为开工必备物资,需求量激增。在此期间,全国各地药店、超市口罩货源紧张,销售差异大、不确定性较高;而大型电商平台仅有少量防尘、防晒等并无防护功能的普通口罩在售,医用口罩仅阶段性限量供货。海外代购、微商等渠道虽有少量口罩供应,但价格为平日的数倍。
(二)农产品运输不畅,产地和销地价格分化
一方面,在大中城市等销地市场,由于企业复工,人口不断回流,农产品需求出现较大提升。但疫情防控的交通管制措施导致各地供应难以及时补足,部分超市出现空架现象,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上涨。例如,2月10日,北京八里桥蔬菜批发市场41种蔬菜的平均批发价同比(按农历日期计算)上涨12%,其中大白菜、西红柿等12个品种涨幅超过30%。
另一方面,在农产品主产区,受人工不足、包装材料短缺、交通运输不畅等因素影响,部分鲜活农产品,尤其是储存期较短的绿叶类蔬菜、鸡蛋和鲜花等,无法及时进行采摘、包装、储存或运输,造成相当的积压,使得产地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