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中国区域经济的宏观大格局具有稳定性 详情

中国区域经济的宏观大格局具有稳定性

2020-03-15 23:24:16
  我国经过20多年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了现阶段较为稳定的大格局。未来较长的时期内,宏观格局不宜进行大调整。
 
  以三大自然区与地势三大阶梯为标志的功能区为基础,进行空间发展规划与经济布局,是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理念。
 
  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转变到提升竞争力阶段,工业将不仅需要增加,也需要“做减法”;对于城市发展,大规模开拓建成区的做法也不能持续。
 
  各种类型的区域之间与区域内部的和谐及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是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涵,包括6个方面:
 
  1.城乡之间的融合协调发展,是最根本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
 
  2. 促进部分西部地区与部分革命老区的发展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4.长江经济带的治理与发展
 
  5.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6.造就中国经济的“枢纽区”,以及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大城市区)
 
  上述6个方面的区域发展任务又可分为3种类型:
 
  1. 全国性的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这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绕不开的大领域
 
  2. 基础雄厚的东北振兴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这是深化结构调整的内容,以期发挥其巨大潜力及优势
 
  3. 代表中国在国际大舞台展现竞争力、国力的大战略,带动全国经济增长的三大枢纽区,这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结合上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挥各部分、各区域的各自优势,形成全国巨大的整体优势。
 
  并在此过程中,调整重大的生产力布局,使二者相互结合、相互支撑,各类区域都变强起来,整个国家的空间组织效能大幅提高。
 
  这就改变了几十年来那种区域战略转移的基本思路,转变为协同发展与整体竞争力提高的思路。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