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2003年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几何? 详情

2003年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几何?

央视新闻客户端 / 2020-02-15 15:40:53
2003年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几何?
 
2003年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几个月间,现在中国的经济比17年前更强大,抗风险能力也更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对中国的“长跑”能力有信心,预计中国经济在中长期内将保持韧性。
 
奔跑中遭遇风雨,重要的是蓄积力量,调整节奏。一旦风平雨歇,就要加快步伐,按照自身的节奏和配速,快速向前。中国经济发展也当如此,在加强疫情防控时,要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同时要善于反思、发现问题、补齐短板、夯实基础,重新梳理供应链。在复工复产后要全面展开业务,以更轻快的速度和更扎实的力度发展。
 
目前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政府各部门正在陆续出台措施,在金融、用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这些企业提供急需的补给,帮助他们尽快安全、稳健地复工复产、渡过难关。比如,央行专门安排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也拟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完善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财政部近日还公布: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给予税费优惠。在疫情防控期间,对企业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控物资,比如医用N95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
 
得到“补给”的企业能够再获动力,继续拔足向前。不过让经济奔跑,不同路段快慢也有讲究。统筹复工复产的当务之急是确定重点行业和地区,逐步推进。比如“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节,各地要抓紧组织好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落实好春管春种措施,才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工业方面则可以加快推动企业复工达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扩大产能或转产。但在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生产还是要为防控让路,不急于一时,以免疫情出现反复。
 
在这次疫情当中,第三产业受到的冲击最直接。农业和工业可以通过春耕备耕和加班加点来努力补回之前停滞带来的损失,而服务业却因为季节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很难弥补损失。比如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家庭不得不放弃了春节期间旅游计划,而疫情结束后,大多数人也不可能接连出行,补齐之前的遗憾。因此从航空到旅游,再到餐饮住宿等整条产业链,都会有更大的风险敞口。针对这种情况,提供“补给”也要因业施策、精准援助。一套考虑各种情况的“综合补给方案”拿出来、推下去,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