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降杠杆、降成本、降风险,货币金融政策“三降”并举 化解金融风险 详情

降杠杆、降成本、降风险,货币金融政策“三降”并举 化解金融风险

经济参考报 / 2020-02-13 09:32:34
 一是宏观杠杆率增幅得到控制,金融风险有所缓解。根据央行统计,2019年12月末,社会融资存量余额为251.31万亿元,其中,债权融资的存量余额为243.95万亿元。在宏观杠杆率的计算上,如果按照现价GDP核算,宏观杠杆率的值为246%;按照不变价GDP 的90.3万亿元进行核算,宏观杠杆率则达到270%。据此比较国家统计局对2016年我国宏观杠杆率测算值257%,尽管宏观杠杆率仍在上升,但上升幅度得到有效控制,3年仅上升13个百分点,实际产出与新增债务之间的协调性明显改善,金融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二是利率政策传导机制建立,企业融资成本明显降低。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这是继2015年10月放开存贷款利率限制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迈进的又一重要举措。
 
  就LPR改革本身来看,重点是传导政策意图,引导市场协调同步,并有效引进市场报价机制作为最终LPR利率的定价水平。在LPR改革推进以后,市场利率水平可以较好地匹配央行的政策意图和中期借贷利率的调整变化。当然,在LPR的改革进程中,央行还综合考虑了中小银行的利益和外资银行的实际国民待遇问题,有效支持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在LPR的适用范围上,除了原有的大型企业等最优客户群体,将创新型中小企业、三农企业和城镇无房家庭购买首套住房的资金借贷成本均纳入LPR,较好的支持了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的发展壮大。
 
  除了市场利率水平的降低,2019年央行还采取了定向降准、支持商业银行发行中小企业融资专项债券、大力减少和取消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不合理收费等措施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财政部也相应地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免征贷款利息的增值税等优惠措施来降低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2019年第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为5.53%,较年初的5.98%有明显的下降,总降幅达到45个基点。
 
  三是金融市场交易量明显增大,交易效率显著提升。我国2019年及四季度的货币市场交易量快速增长。2019年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185.01万亿元,日均成交4.74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7.9%。虽然货币市场成交量上升得很快,但在市场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央行着意呵护流动性的政策下,货币市场的交易利率和成本并未上升:12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09%,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0.48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1%,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19 个和0.58个百分点。
 
  四是信贷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但面临缺少合格抵押资产的困扰。2019年,金融机构全年新增各类贷款16.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同比多增6349亿元。其中,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9.18亿元,同比增长6.8%,比三季度末高1.4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912亿元。
 
  服务业贷款中,房地产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2019年末,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9.40万亿元,同比增长13.0%,同比多增3296亿元。其中,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4%,总体增速水平仅略高于固定资产贷款的总体增速11.3%,信贷结构过度扭曲的情况得以改善。
 
  虽然金融控杠杆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效,在接下来的经济发展工作中,仍须坚持调整债务结构,使金融资源更多的配置给能够带来实际产出的领域和行业,实现在发展中真正消除和化解金融风险。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