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二曲线
清华金融评论 王军 / 2020-01-30 14:45:14
变中有忧: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亟待化解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和结构调整的深化,未来一些重大系统性风险需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化解,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风险之一:经济面临新一轮下行压力,工业品有可能陷入持续通缩困境,并导致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大幅下滑。2019年7月生产价格指数(PPI)首次出现月度负值-0.3%,目前已持续四个月。工业品持续通缩将极大影响上游企业(国企为主)利润和就业状况,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等。
风险之二:去杠杆任重道远。因政策重心偏向于稳增长、实施逆周期调节政策,2019年上半年杠杆率又出现了较大反弹。据国家金融实验室数据显示,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在上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2017年末的243.99%上升至2019年三季度末的251.1%;非金融企业杠杆率7个季度下降后反弹,从2017年末的158.19%上升至2019年三季度末的155.6%;政府部门杠杆率从2017年末的36.44%上升至2019年三季度末的39.2%;居民部门杠杆率从2017年末的49.36%上升至2019年三季度末的56.3%。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高杠杆率仍是当前经济面临的头号风险。进一步分析,非金融企业负债中国有企业的比重显著较高。相比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效率偏低,盈利能力较弱,财务上软约束,因此,国有企业偏高负债水平是中国经济效率和质量偏低的主要问题所在。
风险之三: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2018年以来,民营小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越发凸显。在结构转型期,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再叠加去杠杆等严监管举措,金融机构放贷更趋谨慎,而小微因其天然存在的高成本、高风险成为最大承压者。民营小微企业普遍以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作为主要融资来源,据统计,4000万中小企业中只有10%能从银行体系获得融资支持。
风险之四:猪价快速上涨推升物价上涨风险,压缩了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受非洲猪瘟和供应短缺影响,能繁母猪和生猪产能收缩,叠加猪周期,导致猪价近期超预期大幅上涨。但是,除食品和能源之外的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依然在走弱,与PPI走势基本一致。预计未来一到两年内,全国生猪供应仍将持续偏紧,从而推动猪价继续在相对高位运行,对CPI的影响也将长期化,这将对货币政策操作产生一定影响和制约。
风险之五:人口红利渐行渐远,老龄化与少子化汹涌而来。2016年开启的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生育堆积效应业已消退,2018年出生人口继续负增长,已减少13%以上降至约1523万。育龄妇女规模已见顶下滑,至2030年,预计20~35岁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将比2017年减少31%;出生人口将大幅下滑至1100多万,较2017年减少1/3。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2010年达峰值,人口红利消失,中国已无法挽回地进入到“未富先老”的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2017年65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1.6亿,占比11.4%。预计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占总人口34.9%,届时每3.3个中国人中将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养老负担日益加重。如何面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后果,将是我们接下来不得不正视的重大问题。
风险之六:尽管近期有所缓和并达成阶段性协议,中美经贸摩擦仍有可能从贸易、技术领域逐步扩散至金融领域,并将进一步复杂化、长期化。两国围绕技术创新、经贸投资及金融等多方面长期博弈已经开始,两国间的全面竞争和博弈将更聚焦于长期战略利益而非短期商业利益,同时,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冲突和对立将与之并行,中美过去稳定、平静的经贸关系可能已发生实质性变化。
风险之七:作为一个开放型经济体将面临全球贸易、投资、金融、商品及地缘领域的输入性风险。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自外部世界的风险有增无减:主要经济体长期国债收益率和利率中枢不断下移,开始步入降息周期,全球经济增速不断收敛,“长期停滞”之阴云再次笼罩全球;全球性贸易摩擦风险将对经济复苏构成巨大威胁,对外直接投资有望回升但升势较弱,金融与商品市场在政策外溢效应影响下波动率不断加大;地缘政治博弈加剧、风险上升。
综上,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更主要的是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如结构性杠杆、结构性物价上涨、结构性融资问题等。
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和如此众多之不确定性,我们应当继续悲观吗?我们有乐观的理由吗?观察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经济,不能再执迷于速度的高低快慢,而应从更为广阔和纵深的视角来分析。
考虑到全球经济放缓及贸易环境严重恶化带来的挑战,笔者认为,除全球横向比较的显著优势之外,中国经济增长“含金量比较高”至少表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是就业状况保持稳定。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总体温和可控。二是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稳居第一,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多项数据如增加值、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均速。四是改革开放取得多项新进展和新成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顺利,对外开放在外资准入、知识产权、进出口、金融等多领域有新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金融开放方面动作频频、亮点纷呈,微观主体活力有所增强,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五是经济整体风险可控。经济增速回落温和,没有出现“断崖式下跌”,物价上涨温和可控,通胀和通缩风险均不大,更没有“滞胀”。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