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二曲线
清华金融评论 王军 / 2020-01-30 14:45:14
原标题:王军:寻找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曲线
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依靠投资和房地产的中国经济“第一发展曲线”已呈明显下滑态势,单纯追求速度和盲目粗放扩张以实现赶超已不具有现实基础和意义。因此,新时代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就必须摆脱既有的传统思维理念和发展模式的束缚,重新定义发展道路和增长模式,开启着眼于未来第二个乃至第三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二发展曲线”,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不断放缓,人们对未来经济走势充满了担忧。更为全面客观地观察中国经济,应适当淡化对于经济增速的过度关注,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更加重视就业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更加重视短期因素背后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寻找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二曲线。
稳中有变:未来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至2019年第三季度录得6.0%,这是GDP当季同比有记录以来的27年最低数值。并且,现实经济增速和潜在经济增速均在进一步下降,尚难预计这一轮周期——如果还存在传统意义上的周期的话——的底在哪里。
观察“三驾马车”的表现不难发现,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稳中略降、温和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6月受汽车销售回暖影响快速反弹之后再度回落,弱势不改。2019年10月,消费增速再创新低7.2%,广义乘用车销量除6月受促销影响反弹5%外,连续16个月负增长,7、8、9、10月再度负增长5.4%、9.9%、6.6和5.9%%,商品房销售从2018年12月的两位数降至10月的7.3%。固定资产投资仍未改变趋势性下滑的态势,制造业投资亦是逐级走低。房地产投资及销售:弱势反弹结束,向下趋势显现;基建投资:似乎见底,但盛况难再,稳增长托底基建投资,但受制于地方政府债务约束,不会过度刺激,其对冲投资下滑作用逐步减弱。外需出现因贸易战滞后影响所导致的低位徘徊。2018年10月、2019年3月均出现企业抢出口现象,但随着贸易谈判的反反复复,出口呈现逐级走弱态势。与此同时,反映国内需求的进口走势更弱。
因此预计未来经济增速下行趋势暂时难以彻底扭转。就2019—2020年来看,经济增长的上下空间均相对有限,缓慢下行仍是主基调。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速的下行趋势可能还未结束,仍将有可能继续下台阶。
之所以有这样略显悲观的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理由:一是“全球化红利”消退。中美经贸摩擦料将长期化、复杂化,两国间的战略性博弈将贯穿整个21世纪上半叶。二是“人口红利”消退。2014年开始,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出现绝对下降,2018年新生人口仅1523万人,同比减少200万人,高龄少子同时出现。三是“结构化红利”消退。随着第三产业或服务业快速发展并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在不断下降。仍处于低端服务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相较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还是处于劣势,经济增长与服务业比重形成喇叭口走势:服务业比重越高、发展越快,经济增速越低。四是以防风险为首的“三大攻坚战”不支撑高速发展,相反,某种程度上制约中长期经济增长。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