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客观评估本次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财经》杂志 张明 / 2020-01-30 12:44: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与2003年非典疫情的比较
二、本次肺炎疫情与2003年非典疫情的比较
不可否认的是,本次肺炎疫情的爆发与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有诸多相似之处。正因为如此,不少分析人士将2020年类比与2003年,认为不要对疫情的负面冲击过度悲观,而且2020年资本市场可能在疫情结束之后走出新的大行情。诚然,2003年的GDP增速(10.0%)显著高于2002年(9.1%),且中国股市在2004年之后走出了波澜壮阔的大行情。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与2003年相比,中国经济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多结构性变化。
一是作为驱动长期经济增速最重要的变量,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的拐点在2010年前后。在2010年之前,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率总体上持续上升,这带来了正向的人口红利。而在2010年之后,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率持续下降,老龄化比重快速上升,萎缩的人口红利导致潜在经济增速持续下行。
二是外部需求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今非昔比。2001年年底,中国加入WTO。2002年至2003年期间,全球经济正从互联网泡沫破灭后迅速复苏,由此带来中国出口增速高速增长。例如,2003年中国出口月度增速的均值高达34.4%。而在当前,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放大,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显著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与中美贸易冲突的上升,中国出口增速已经今非昔比。2019年中国出口月度增速的均值仅为0.4%。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定的签署,中国要在2020年与2021年多进口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这就意味着贸易顺差对短期内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进一步下降。
三是中国经济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显著不一样。在1998年前后,中国银行业一度面临巨大的坏账压力。但由于当时中国政府部门杠杆率非常低,中国政府采用了发行特别国债、注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以账面价值从商业银行处购买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到2003年前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已经焕然一新,系统性金融风险得到良好处置。而在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中小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潜在坏账风险、房地产行业调控已经处于关键时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尚未完成。
换言之,当前中国经济所处阶段,决定了经济增长与风险防控面临的压力要高于2003年非典时期。因此,不能简单套用2003年非典经验,而对本次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冲击过于乐观。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