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霖最新演讲万字分享:我们该如何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本质
李奇霖 / 2020-01-02 10:13:34
文 | 李奇霖 粤开奇霖研究
本文经授权发布
1、理解宏观经济:长周期视角
理解宏观经济,以及判断经济未来的趋势,需要自己有分析宏观经济的大框架,对这个框架是如何运行的也要有清晰的把握和感知。宏观经济包罗万千,涉及到很多方面,有了分析框架,才可以真正化繁为简,透过各种现象,看到宏观经济运行的本质。
我们先从一个长周期的视角看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中国增长模式,和西方国家推崇的增长范式,显然不一样。西方国家推崇私有产权,强调自由竞争,认为只有在这样的框架之下,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经济才能够取得好的增长成绩。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中国,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第一,我们的私有产权保护制度,尤其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些年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如果按照西方的标准来看,还有不少改善空间。第二,国有企业在很多行业占据着主导地位,围绕国企低效率、创新研发能力不足、凭借垄断地位排斥市场等问题的争论一直存在。
但结果是,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一些国家上百年才实现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们需要理清楚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理解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尤其是改革开放这4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为什么这么快。然后再来看其中的核心因素有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进而预判未来的经济形势。
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增长,成绩让全世界瞩目,核心动能有两个,即我们常说的“改革”和“开放。”
第一个是改革,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中央给地方政府放权,另一个是给企业放权。
一方面,中央放权给地方。实行财政分权后,地方政府对财政剩余有追索权,也就是说如果地方政府搞好经济、做大税基后,除了要上缴给中央的那部分财政收入外,地方政府是有权利去留存其它财政收入的,这样地方政府就有动力去发展经济。
另一方面,就是给企业放权,尤其是政企分离。政企分离后,只要合法经营、依法纳税,企业拥有自主决策权,赚到利润后可以留存。对于民企来说更是如此,赚到钱后是企业家的私有财产。给企业和市场放权后,就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把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给调动了起来。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这句话背后隐含的意义非常重要。对企业而言,做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未来的现金流,而政策是影响未来现金流的重要因素。这个100年的说法,意味着国家给了企业一个稳定的预期,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就充分把企业的积极性给调动了起来。
第二是开放,通过开放一是打开了外部市场,二是获得了境外投资。
一方面,对外开放打通了海外市场,跟发达国家接轨。建国之后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最大的好处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这形成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对外开放后市场扩大,中国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且成本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很快得到了释放。通过这种出口创汇的方式,中国积累了资本,有资金去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机器,扩大再生产。
另一方面,对外开放获得了境外资金投资。前面提到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这吸引了西方企业来中国投资建厂。
除了带来资金外,外资投资中国,还带来了西方的金融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向中国输入了技术,比如合资成立汽车厂等,外资提供技术。虽然外资对很多技术是有保留的,但这提高了中国整体的技术水平,中国通过模仿也形成了技术积累,最典型的是手机行业。
通过改革和开放,形成、强化了国内的市场行为。现在看中国,很多普通老百姓都有市场化的意识,这和过去是完全不一样的。
市场化意识把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另一个重要推动力,则是财政分权和人事竞争机制改革,把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彻底激活了。
周黎安教授提出了“GDP锦标赛”概念,GDP此前是地方政府的核心发展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各个地方政府之间竞争GDP,GDP增速高、地方经济发展快,地方官员就能够升官。这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官僚不一样,在这种“GDP锦标赛”模式下,中国的地方官员会很勤勉尽责地去发展经济,有动力去改善营商环境,培育当地企业。
可以说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一方面会鼓励市场化行为,因为市场化是推动经济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也会促进各类竞争,比如招商引资的竞争、中央政策的竞争、金融资源的竞争等等。
这样就彻底把官员的积极性给调动了起来,公务员行为像企业家。这种行为也把法制上的一些缺陷,比如私有财产保护不够完善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给弥补了。因为地方政府想要做大GDP、扩大税基多征税,就必须搞好营商环境,否则自己很难因为经济表现而被提拔。
但这种增长模式在推动基础设施大幅投入、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质量快速提高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一是过度注重规模,容易导致产能过剩,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二是高度依赖土地,产生了高房价和高杠杆的问题,增加了经济转型的成本,中间也有很难被遏制的寻租现象。三是对环境的破坏,后期治理成本高。
总的来说,无论是改革还是开放,抑或是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通过调动企业家和地方政府两者的积极性,并且使其相互强化,进而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