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国际贸易须积极着眼于“二次入世” 详情

国际贸易须积极着眼于“二次入世”

独立思想人 作者:刘福生 / 2019-12-31 15:25:29

4.1世界贸易格局巨变,须有新“规则”

全球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货物贸易中的中间品比重上升到70%,服务贸易占总贸易量的比重从5%上升到了30%,这既是全球制造业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演变发展的结果,也是全球贸易加速发展的结果。

最近10年,中国的服务贸易量每三年翻一番,全球服务贸易量每五年翻一番,而货物贸易一般需要十年才能翻一番。整个生产体系方面的变化,正在影响和产生新的世界贸易规则,世界贸易格局的深刻变化,也需要我们有新的规则。

目前,制造业已不再单纯看单个企业的规模有多大,而是看产业链的集群、供应链的纽带和价值链的枢纽。正因如此,当今世界的产业链、产业巨头、产业竞争能力已不仅是核心技术的竞争和资本多少的竞争,更聚焦于产业链的控制能力,谁能将上千个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组织在一起,控制住产业链,谁就是世界制造业的龙头,谁就能给出行业标准,因为各种各样的专利发明,都围绕着这个标准。

4.2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

零关税。WTO要推动全球自由贸易,降低各国的关税,关税越低,越有助于贸易自由化。中国的加权关税,2018年已经降到了7.5%,而整个世界的贸易关税已降到了5%以内,美国现在是2.5%,应进一步降低关税,最终形成零关税的全球贸易新格局。毕竟,如果一个产品,中间的环节要经过各个国家的海关和国界,外加运输等费用叠加,最终关税的基数并不低,因此只有零关税才是未来全球贸易视野下最理想最合理的税制安排。

零壁垒。产业链涉及上百个企业和几十个国家,如果营商环境不同,跨国公司的资源配置和布局就会很麻烦,建立一个大体一致的营商环境,数十个国家之间协同生产一个产品,使得营商环境国际化,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化,可以产生可观的贸易红利。

零补贴。过去那种为了争夺产业链,争夺企业落户,有意给予一定税务补助的做法,日益不符合现代经济招商引资的需要,既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又不利于同等国民待遇的履行。

所以,以“三零”为原则纳入国际贸易体系,便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如果在这方面做出成果,相当于第二次“入世”,无疑对日后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及建立现代化大国和全球强国,奠定重要作用。

4.3中国做好“三零”,等于“二次入世”

中国实施零关税,利大于弊。曾经我们认为,打开国门,加入WTO,中国的农业、工业、服务业都会受到冲击。事实证明,中国加入WTO后农业、工业、服务业,都没有受到太大冲击,反而在金融方面多年发展下来,出现了世界级的金融企业,世界五百强中国的金融企业数量不断扩大。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全球贸易规模的扩大,和中美贸易摩擦的日益频繁与走向深入,需要我们积极谋划,早做准备,通过实施零关税等三零措施,营造更宽松更积极的贸易环境,扭转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国际被动,发展和强大自己。

在制造业方面,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中国货物贸易进口的中间品占进口关税的60%以上,所以对中间品实行零关税,将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施零关税,生产成本的下降,必然会扩大企业进口中间品的采购空间,提升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掌控能力和全球化运营能力。同时,关税下降趋零的过程,有利于倒逼中国制造业提升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在农业方面,中国地少人多,中国的淡水资源是全球淡水资源的6%,土地和水要完全自给自足非常困难,所以充分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十分重要。同时,降低农产品关税有利于提高中国农产品市场供给质量,满足老百姓的基本需求,而巨大的农产品消费需求也有利于在与欧美国家在减让关税的谈判中取得优势地位。

在能源、矿产方面,我国既是能源、矿产的消费大国也是进口大国。中国的能源、原材料本就在大量的进口,而零关税的实施有利于降低我国能源和矿产的消费成本和资源约束,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平衡更协调。

在消费品方面,国内消费者是降低关税的最大受益者,零关税将带动国内消费,刺激商店零售,同时平衡进出口差额。

零补贴,补贴要补在“刀口”上。补贴会扭曲市场充分竞争,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难度,零补贴可以节约国家财政开支;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倒逼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创新;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并减少国内的权力寻租行为。总之,补贴一定要补到“刀口”上。

“三零”不等于全部归零,有阶段性和趋势性。“三零”中的关税方面,不是所有商品全部变成零关税,而是逐步进行。日本和欧洲的贸易谈判,便是先对86%的品种实施零关税,另外的14%15年时间逐步归零。我们可以利用上海自由贸易区对以“三零”原则为基础的FTA谈判探索经验,通过“三零”原则中的阶段性、趋势性,变成国际谈判、较量的筹码。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