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背景下应对贸易战的4项措施
宫迅伟采购 / 2019-11-26 13:55:32
现实的贸易战和各种封锁打压,无疑会对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人们的消费和预期产生不利影响,增加经济下行的压力。
但是,如果我们不囿于短期经济波动,不困于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是用全局、长远和根本的眼光来冷静客观审视,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影响总体可控,向好趋势不变,综合优势明显,调控手段充足,是挑战更是机遇。
影响总体可控。2018年,我国的出口依存度仅为18.24%,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逐渐变小。
今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有所放缓的大环境,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中国的经济结构在优化,发展方式在转变,质量效益在提升,稳中向好态势愈加明显。
中美经贸摩擦似乎会影响公众预期,使投资者做出非理性选择。但实际上自2018年以来,在中央一系列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向好趋势不变。虽然中美经贸摩擦给我国经济增加了新的变数,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简单说,中国还在持续完善和发展状态中,远未到巅峰时期。
中国有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1亿多户市场主体。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拥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内需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中国抵御外贸风险的有力武器,2018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08.6%,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达76.2%,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动能不断壮大,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18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全球排名第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经济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综合优势明显。从时间、空间、制度优势的三重叠加来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经济发展具有特殊优势。
一是在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生产要素由农业向工业转移,各个经济部门和各项社会事业均将出现爆发式增长,这是后发经济体转型升级的一般规律。
二是作为大国的人口优势、空间优势、内需优势、资本积累优势,将提供强大的韧性、潜力与回旋余地。
三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使各种资源有效利用,具有明显的体制优势。
这三要素叠加的优势已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奇迹,现在这种优势在持续扩大而不是减小。
调控手段充足。现在,无论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还是产业政策、科技政策、投资政策等,都存在充足的空间。
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国可用的政策工具是多种多样的,是成熟可靠的,随时可大显身手。
美方不要低估中国应对经贸摩擦的政策准备和能力经验。
是挑战更是机遇。贸易战让中国人彻底清醒,核心技术还存在突出的短板,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投入和研发,汇聚更多高端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
应对措施
以下几点作为现行措施的参考:
1.由外向转内外结合。
从产业分工路径看,中国工业及制造业发展过去更多从属于全球产业分工模式下的全球价值链,而忽略了国内市场需求。
在中美贸易冲突加剧,低成本、低价格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的竞争环境下,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全球产业格局,将过去单纯依靠全球价值链模式向国家价值链( NVC) 转型,形成GVC 和NVC 相互协作的价值链模式,这也是减缓国际贸易冲突,提升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重要路径。
2.避免“断链”风险,加快进口替代。
进口替代不意味着放弃进口,更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它的优势体现在:一是能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温和的成长环境,形成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是改善本国的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增长的独立性; 三是提升本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形势的改变,进口替代将助力国内产业升级,重塑全球价值链。
因此,加快某些产业进口替代,加强高端制造产业创新投入,大幅提升制造业R&D强度,提高附加价值比重,全面提升中国全球价值链水平,将这次“危机”转化为 一次真正的“机遇”。
有实力的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相关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中美贸易摩擦必然会倒逼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在供应链上做出“去美国化”的调整,以保证供货安全,这对很多有实力的中国制造业供应链企业来讲也意味着是巨大的机会。
以华为为例,面临美方加强对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施压的困局,华为采取多种方式避免供应链断裂,其中包括从技术上和供应商选取上采取去美国化举措以保证供货安全,如加大对海思的投入,提高芯片的自给率。
再如华为3C电池的主力供应商欣旺达近两年的电芯自制比例持续提升,目前已进入华为笔记本,未来突破手机产品可期,对盈利能力提升有重大帮助。
3.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实现价值链重构。
中国主张通过打造全球价值链、全球供应链、全球产业链来推进亚太及全球的经济发展,来调整全世界经济的治理结构。我们现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全球供应链、全球价值链、全球产业链的战略。
目前,中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25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最大出口产品市场和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国,基于各国比较优势,将中国优势产能与优质资源与欧洲发达国家关键技术,以及“一带一路”其他国家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通过相互扩大开放,和资源整合利用,将有助于形成“一带一路”大联通的要素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等,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体系,依托经贸合作区、跨境产业集聚区、自由贸易区等,加快推动我国产业转移、国际产能合作,促使“一带一路”更多国家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体系,实现生产率的大幅提升。
因此,从长远来看,中美贸易战将推动中国产业在全球布局的速度,重构“一带一路”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服务链。
4.加快同其他经济体双边、诸边自由贸易协定。
事实上,过去几十年来全球外部需求主要来自于发达经济体,如今随着新兴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网络的演变,价值链正在重新配置。
麦肯锡估计,到2025年,新兴市场将消耗全球近三分之二的制成品(中间制成品、资本品),其中包括汽车、建筑产品和机械等产品。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中国对经合组织(OECD)发达经济体俱乐部以外国家的出口份额从43%上升到了48%。
因此,在升级已有各类FTA基础上,应加快推动RCEP、中日韩自贸区协定、中欧BIT谈判尽早达成,并启动中欧FTA可行性研究,加快打造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框架,加快推进WTO现代化改革,参与推动国际贸易和多边新秩序的建立,为中国未来赢得有利的发展空间。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