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时代创新发展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人民日报 / 2019-11-25 11:10:19
内容提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按照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要求,创新发展能够有效指导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学,是中国管理学者的光荣使命。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极为紧密的学科。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企业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整体实力大幅提升,而且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国企业整体发展进步的背后,是中国企业管理学的创新与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管理学者和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中国企业管理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管理理论,而应紧密结合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探索发展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学。这是构建中国特色管理学的紧迫任务,也是我国培育更多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迫切需要。
中国企业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企业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一是1949—1978年的探索起步阶段。初期以学习借鉴苏联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为主。20世纪60年代之后,管理学界开始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出发,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二是1979—1992年的转型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我们认识到我国企业管理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必须奋起直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对企业管理学和管理实践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众多管理学者和企业管理者重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希望从中得到启发。三是1993—2012年的蓬勃发展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管理学者更加注重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进行本土化研究,企业管理学的中国特色逐渐突出。四是2013年至今的创新发展阶段。伴随世界对中国发展奇迹的高度关注,国内外顶级管理学期刊中关于中国企业管理现象、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研究明显增多。中国学者在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理论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提高了中国管理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经过70年的艰辛探索,我国企业管理学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比如,理论界从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管理思想融入现代管理学理论,提出了诸多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管理理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企业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概念体系。实务界立足中国管理情境,探索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如华为公司的“灰度管理”模式、海尔公司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等。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创新,有力推动中国企业突破后发劣势、形成核心优势,成功实现转型升级。
在肯定中国企业管理学研究成就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中国企业管理学发展的一些不足。一是一些理论研究与企业管理实践脱节,单纯为了本土化而本土化。例如,过度解读传统文化,将其与现代管理实践进行机械对应;部分学者囿于自身研究视角,缺乏与同行和企业的沟通交流,造成中国企业管理学流派日趋复杂;等等。二是忽视中国国情和企业管理实践,生搬硬套西方管理学理论。三是受西方管理学研究范式影响,存在过度追求研究规范化、推崇复杂定量研究与艰深模型的倾向,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不深入,难以发现管理实践背后的中国逻辑和企业运行规律。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