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 详情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

经济日报 / 2019-11-25 10:35:55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遵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和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部署要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连抓三年、紧抓三年”,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概括起来,就是聚焦“一个目标”、服务“两大战略”、坚持“三链协同”、建设“四大载体”、实施“五优联动”。
 
——聚焦“一个目标”。坚持“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全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达到2.3万户,2018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产值超千亿元省份达到11个,其中超过2000亿元的有6个;全国各类涉粮企业实际加工转化粮食5.5亿吨,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3%;一批骨干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一批新技术释放新动能,一批特色园区实现集聚集约,一批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高。
 
——服务“两大战略”。一方面,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粮食供求平衡向更高水平跃升,着力防范化解粮食领域重大风险,为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强力支撑;另一方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粮食精深加工转化,加速产业链条向两端延伸,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粮食生产第一大省黑龙江省,坚持质量兴农调优“头”、接二连三壮大“尾”、勇闯市场做强“销”、千方百计促农“富”,加快建设绿色优质安全粮食产业基地。“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市”五常市抓源头保品质、抓营销强品牌、抓产业增效益,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税源增加、消费增信、品牌增值。
 
——坚持“三链协同”。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增创粮食产业发展新优势。一是延伸粮食产业链,因地制宜实施“建链、补链、强链”,推广产后服务带动、精深加工主导、商贸物流引领等模式。二是提升粮食价值链,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打造粮食供应链,“点线面”统筹布局,抓住关键节点,补齐薄弱环节,构建高效便捷的粮油供应网络。“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山东省滨州市,突出高点定位、龙头带动,产业链延伸拉长实现“全”、价值链融合提升实现“增”、供应链优化升级实现“新”、产业集群集约集聚实现“强”、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优”,粮食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加工转化量达到本地粮食产量的4倍。
 
——建设“四大载体”。抓好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市县、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建设,形成多点支撑、整体发力格局。一是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中央财政三年累计安排专项资金近200亿元,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投资450多亿元,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和粮食质检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中国好粮油”。二是支持一批示范市县,突出特色、彰显优势,创造先进经验,发挥样板作用。三是依托粮食主产区、特色粮油产区、粮食重点销区、关键物流节点,建设一批粮食产业示范园区。四是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行业带动力的骨干企业和成长性好、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河南省布局六大粮食产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主食产业化,“中原粮仓”转变成为“国人厨房”,加快迈向“世人餐桌”。“全国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漯河市,实施重点企业五年倍增工程,聚焦主业、招大育强,特中求优、优中求强,食品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
 
——实施“五优联动”。着眼“优粮优产”,引导支持粮食种植结构优化、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着眼“优粮优购”,通过信息引导、产销对接、信贷协调等服务,实现“好粮卖好价,丰产又增收”;着眼“优粮优储”,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着眼“优粮优加”,优化产能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粮油产品适度加工;着眼“优粮优销”,办好“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推广“互联网+粮食”和“放心粮店+主食厨房”等模式,畅通优质粮油消费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