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发挥票据制度优势 ? 详情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发挥票据制度优势 ?

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 / 2019-11-14 11:10:59
导读: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发挥票据制度优势 ?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肖小和、金睿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完善票据法律法规、建立票据统一协调监管制度、打造票据承兑、交易制度及市场化价格制度,创建票据评级评估制度、完善票据风险内控管理制度、健全信息管理及金融科技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
 
一、制度与票据制度
 
1、制度
 
从社会学角度看,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来规范个体行为的一种社会结构。新制度主义者认为制度有两层含义:其一,制度是行为规则,它决定着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与不能够做什么事;其二,制度是人们结成的各种经济、社会、政治等组织或体制,它决定着一切经济发展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展开的框架。制度与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任何制度都是人的利益及其选择的结果,人们的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制度,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实际上就是一个制度(即规制)的问题。在没有制度的约束下,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只会带来社会生活的混乱与低效率。
 
制度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特点,有效的制度通过界定和限制行动者的选择集合,能减少交易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抑制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从而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制度为实现合作创造了条件,在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度规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获取信息的成本和不确定性,把阻碍合作的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
 
2、票据制度
 
票据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票据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票据的发展而发展。票据的使用,客观要求形成有关的原理、原则和规范、规则,即票据制度。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票据提出了多功能的要求,如要求票据成为结算工具、流通工具、信用工具、融资工具等,进而形成了票据基本原理:流通性原理、无因性原理、文义性原理和要式性原理。票据制度可以规范票据使用主体和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票据制度,只要在宏观上能够反映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国情,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在微观上能够方便票据使用、减少经济参与主体之间的纠纷,充分发挥票据的功能,就是科学的、先进的、合理的。
 
3、票据制度的基本特点
 
票据制度具有流通性、无因性、文义性、要式性、独立性的特点。票据的流通性,是指收款人或者持票人可以通过背书或者交付的方式转让其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一经转让,背书人所享有的权利就转让给了被背书人。作为受让人的被背书人,只要其取得票据的行为是善意的,其所享有的票据权利并不受实际上可能存在的背书人权利瑕疵的影响。纵观票据制度的发展历史就是票据规则不断发展完善以促进票据流通转让、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历史。票据的无因性是指票据一旦签发,其所产生的票据关系就独立于其赖以产生的票据基础关系,并与后者相分离,从而不再受后者的存废或效力有无的影响。在票据的流通过程中,第三人在接受票据时,无需去过问和注意票据基础关系。票据无因性的产生,方便了票据的流通,是社会经济生活对票据操作规则所提出的合理要求。票据的文义性是指一切票据权利、义务的内容,应当严格按照票据上记载的文义并根据票据法的规定予以解释或者确定,此外的任何理由和事项都不能作为依据。票据的文义性特征有利于保护善意持票人,保证了票据的流通性和交易安全。票据的要式性是指票据的作成格式和记载事项,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形式,才能产生正常的票据效力。如出票、背书、保证、承兑、提示付款等票据行为没有按照票据法律的规定进行,将导致票据的无效。票据的独立性是指当一张票据上存在多个票据行为时,每个票据行为都独立地产生各自的效力,互不影响。具体表现为:(1)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在票据上的签名,不影响其他人签名的效力,也不影响其他票据行为的效力;(2)票据的伪造或者票据上签名的伪造,不影响其他真正签名的效力;(3)即使被保证的票据债务无效,保证人仍应承担票据债务。
 
4、票据制度的作用
 
票据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有助于票据功能的发挥,保证了票据能正常的签发承兑、流通转让、贴现融资,方便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贸易结算,提高了企业融资的效率,降低了票据市场各参与主体的交易成本和操作风险。好的票据制度可以规范市场各方的票据行为,明确票据关系和票据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减少交易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滞后于行业发展的制度会影响票据市场产品创新,监管制度在某些领域的重叠或缺位会阻碍票据市场健康发展,影响了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