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中国应该如何避免"流动性陷阱"? 详情

中国应该如何避免"流动性陷阱"?

中宏国研 / 2019-11-11 10:29:34
纽约联储此前调查显示,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到2025年可能会在3.8万亿美元至4.7万亿美元之间波动。不过若真如罗伯茨所判断的,美国已经跌入"流动性陷阱"之中,那么对于美联储来说,这将是一个用4万亿美元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释放多少流动性都会被吸入"黑洞"),并且美国也可能因此而步日本的后尘。
 
那么,有了日本(或美国)的前车之鉴后,对于"流动性陷阱",中国究竟应该如何避免呢?
 
(1)在降准降息的同时,巧妙地运用定向降准工具。由于流动性陷阱就是在央行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时,市场的利率却无法降低的情况。在正常情况下,降息和降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贷款利率。不过,当利率水平过低时,就需要配合定向降准,激励银行向国民经济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放贷款,从而更好地发挥央行的调控作用。
 
(2)扭曲操作,收短放长。国泰君安此前曾在研报中指出,在短期流动性泛滥、长期流动性却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应该"扭曲操作,收短放长",即通过正回购来回收短端过剩的流动性,同时以PSL(抵押补充贷款)来压低长期利率,从而释放长端的流动性,以摆脱"流动性陷阱"。
 
(3)采用市场化的化解方法,拥抱熊彼特提倡的"破坏性创造"。所谓的"破坏性创造",在宏观经济上指的就是依靠创新的竞争来创造性地破坏经济结构。因为每一次大规模创新都将淘汰原有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并创建起新的生产体系,从而为经济带来新的活力。上文提及学者魏全平对日本经济的判断,其本质就是"破坏性创造"。
 
当然,目前中国的消费、服务业都还有很大的潜力,整体的经济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目前可能还不需要过分担忧"流动性陷阱"的问题。不过未来还需要继续尊重经济规律,避免和日本一样陷入流动性陷阱这个"黑洞"之中。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