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张庆华:为大城市“瘦身”: 合理布局路网能将近四分之一人口从中心“转移” 详情

张庆华:为大城市“瘦身”: 合理布局路网能将近四分之一人口从中心“转移”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 2019-11-07 15:40:01
近年来,围绕控制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人口规模进一步增长的话题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热点。从区域城市(如京津冀)协同发展,到人口结构优化,到调整城市功能定位,诸多举措纷纷出台,实施起来却也并非一帆风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庆华教授及其合作者对道路与人口、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分布合理、发达的路网设施,看似加速了周边区域人口涌入城市中心,实际上其作用正相反,由中心向周边辐射的高速公路和覆盖郊区的环形公路,恰恰能降低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 促进工业向城市郊区转移。
 
合理布局路网能将近四分之一人口从中心“转移”
 
自1990年以来,中国开始对道路设施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升级,尤其是高速公路。道路基建的投资从1990年的低水平开始了平均每年15%的增长,在大部分城市都是如此。几乎在同一时期,我们见证了经济领域的多项深刻变革,包括人口流动限制的逐步放松以及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的过程。
 
根据这一现象,很自然会有如下推论:道路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带来了人口、住宅和经济活动向中心城市的聚集。然而,张庆华教授的研究显示:辐射状的高速公路、城市内的环路,共同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去中心化”。不仅如此,城市的工业GDP总量也因为辐射状铁路和环路的建设而下降,逐渐转移到城郊地带;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也遵循同样的规律向城郊扩散。
 
交通如何塑造城市形态?没有想象中简单!
 
发展中国家在道路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上从来都是不遗余力。近年来,世界银行大约20%的借贷款投入了道路基建,这一比例大于社会改善项目的投入。在现代化的城市中,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不仅对于城市土地规划和土地使用政策的制定相当关键,它们还决定了支线道路和城市路网的建设,以及城市各类设施的空间安排。
 
城市交通的建设,通过减少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的成本,直接带来了社会福利的改善。交通改变了城市形态,影响了用于农业生产的可用土地。正因为交通带来的改变如此巨大,全世界的城市管理者、规划者都想从政策层面直接决定道路基础设施的规模、范围和布局,但在决定这些之前,有必要弄清楚城市交通设施影响了城市形态的哪些方面,以及通过何种机制发挥影响。
 
2007年,Baum和Snow研究发现美国的高速公路与城市人口“去中心化”之间存在相关性。张庆华教授在此基础上,将发达国家的研究结论延伸到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检验其适用性。另外,她增加了铁路、环路这两种此前没有研究过的交通方式,并考察了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去中心化”的趋势。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