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解读新中国70年经济与经济学发展 详情

解读新中国70年经济与经济学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 / 2019-11-04 10:08:01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六、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新中国70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科学地扬弃了“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注重末端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历史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环境问题还没有凸显出来。党中央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开展了淮河、长江、黄河和海河流域治水工程。根据预防性卫生监督理念,探索城市和工业污染的防治工作。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全国发出了“绿化祖国”的号召。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针对“大跃进”运动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滥伐林木问题,我国一方面强化了城市和工业“三废”治理与综合利用,另一方面着力恢复林业经济秩序。在周恩来同志的积极推动和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促动下,1973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标志着中国环保意识觉醒和现代环境保护事业的正式起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环境问题集中凸显,生态环境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硬约束。党中央开始着力推动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要求实施“三同步与三统一”方针。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我国环境保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要求实现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出了确保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方略。党的十六大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理念,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筹人与自然发展,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跨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历史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以“生态文明体系”构筑集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国家生态安全体系于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方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为推动中国由工业文明社会向生态文明范式转型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引,而且为人类社会实现绿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内在逻辑上是有机统一的。一方面,绿水青山是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永续和持久供给的前提和基础,也包括在环境阈值内永续持久容纳、消化和吸收环境污染的潜力和耐力。另一方面,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始终是事关人类发展的主题,以往那种GDP至上、把发展和保护割裂乃至对立起来的发展观,以及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再也不能延续了;好的经济质量也是好的环境质量,好的环境质量能够促进和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水平。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绿色属性,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经济体系,强调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路径,坚持传统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常态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这奠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自然价值理论基石,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重视资源全价值、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