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不应把农民进城看作财政负担 详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不应把农民进城看作财政负担

中宏国研 / 2019-10-30 13:39:5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不应把农民进城看作财政负担
 
发改委近日发布了《2019年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明确提出要全面放宽城市的落户限制。这个政策很重要,因为中国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城市化在加快,大都市圈在加快形成。这次发改委文件实际上是进一步降低大城市的壁垒。总体而言,该举措顺应了中国大都市圈加快发展的态势。目的是通过人口聚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聚集效应,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最后落到实处,就是要看全要素生产率是否提升。这和大都市圈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都有直接关系。
 
文件指出,城区常住人口100-300万的城市要完全取消落户限制,不少声音会担心地方政府将面临财政支出的压力。有人担心,这项政策出台后,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并释放这些群体的消费潜力,是否能弥补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缺口?
 
这个问题,不要对立起来。劳动者进入城市,不仅仅是花钱,更多是创造财富。比如给农民工户口,实际上是给予他们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有人算一笔账,农民工进城以后,每个人需要花多少钱,但他就没想到,这些人进城后,每天都在创造财富,上交税收。不能看成农民工进城是纯粹在花钱,农民工首先是在挣钱,给他自己挣钱,给国家挣钱。
 
我们现在进一步打开城市大门,让农民工、更多地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实际是顺应了现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即通过人口聚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力,也即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一定要纠正一个观念,即认为农民进城就是花财政的钱,或是因此财政收入缺口就弥补不上,这个观点是不对的。
 
当然,不同城市的情况可能有所差异。我认为,国家有大政策,但每个城市可能还需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而且,城市把门打开后,不见得外来人口就会来。我最近看到一个统计,中国有相当一批城市,比如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其总人口在减少。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在加快,但城市间的情况差异很大,有些城市实际上在衰落。另外一方面,一些城市在加速发展。
 
所以我认为,城市放开落户后,本身是很大的结构性变化。地方政府应该有比较大的自主权,根据其实际出发来决定到底能够容纳多少人口,发展什么产业,视其财政状况而定,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各个城市的发展。
 
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是相辅相成的。现在把城市的门打开,农民是否要进城,要农民自己选择。
 
有些农村位置较好,比如处在大都市圈范围内的农村,也即平常讲的城乡结合部,其实它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本身就能成为镇,小城市,甚至中等城市。这些农村可以就地发展,甚至有些城里人也会到它那去发展。所以,一方面,农民想进城,另外一方面,城里人也想下乡。
 
因此,户籍逐渐放开后,土地制度改革,实际上就是给农民选择生产要素的权利,到底是留在农村就地发展,还是到城里去?不同人的情况不一样,应交由农民自己做出选择。城里人也是如此,既可以在城里发展,也可以下乡发展。
 
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农村集体土地,特别是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要允许其逐步入市流转。要实现资金、人员、土地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什么地方有发展潜力,就往什么地方流动,这样就可形成一种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新型的城乡发展格局。来源:搜狐智库
 
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