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70年来经济理论发展的中国特色 什么催生了“中国震撼”? 详情

70年来经济理论发展的中国特色 什么催生了“中国震撼”?

人民论坛 / 2019-10-23 13:46:0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艰辛历程分析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艰辛历程,广大中国经济理论工作者始终进行着艰苦的理论探索,既以厚重的历史态度汲取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经济思想源泉,又以务实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还以开放的世界眼光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经济理论发展的优秀成果,在构建顺应国情、符合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上充分体现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思想特色。
 
原创性成为70年来中国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内核,无论是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从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还是从生产要素配置到经济政策制定、制度规则设计均体现了中国经济理论的“中国特色”。概述起来,这一原创性、这一“中国特色”集中表现在我们的经济理论始终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探索历程,始终回答人民之问、发展之问、世界之问。
 
中国经济理论发展始终在回答人民之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差别、消灭剥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70年,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的都是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尽管在经济发展实践和理论探索中,我们经历过曲折,对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在一定时期存在认识的误区和理解的不深刻,但这一宗旨始终没有变。比如,在计划经济时期,虽然我们出现过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忽视了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背离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搞“一大二公”,但是我们注意到国民经济内在的比例协调,逐步重视价值规律的运用,渐行渐稳地推进“五年计划”,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工业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后,我们认清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明晰了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在初级阶段依然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充分重视价值规律,进而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始终将发展作为硬道理、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后,更是鲜明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大力度地调动一切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我们的经济理论始终围绕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引领,以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为依归,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运营模式,从而不断指导和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人民在改革发展创新中增加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民之所望,成为政之所向,也成为经济理论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中国经济理论发展始终在回答发展之问。新中国成立70年也是工业化快速发展的70年,在经济理论探索创新上也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改革开放前,我们按照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庞大的工业化基础。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门的打开,我们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和巨大的人口红利,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较快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实现了“后进国家”的赶超,经济理论在探索一个农业大国走向工业大国、一个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一个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上进行了独创性贡献。我们不断总结、分析和研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明确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济体制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要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一体发展的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态势,等等。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随着我国传统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减弱,我国经济理论又创新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破解边际投资效率下降和公共服务短板日益严重的问题,解决国富与民穷的问题,以切实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激发经济的内在驱动力,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理论发展始终在回答世界之问。崛起的中国一方面给世界发展带来了巨大市场和福利,一方面也带来了各国的观望、猜测和疑虑,一定意义上中国向何处去决定着世界向何处去。在近现代以来各国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和“发展的困境”等种种问题,由于当今世界大国主宰全球资源配置、地缘政治经济分化和长期结构性问题造成了巨大的国别、阶层、区域的收入分配失衡,因此全球正处于新一轮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加上第四次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科技革命既蓄势待发又前景莫测,“危机意识”笼罩全球。中国经济理论要回答好世界疑虑、世界之问,其实也是回答人类发展的未来之问。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从政治外交角度,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各国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面对人类发展许多共同挑战,我们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其中,推动经济包容性发展是基础。我国的开放性经济理论为此也不断作出原创性贡献,我们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强调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致力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不断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导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等等。新的实践推动开放理论发展,开放理论发展也将使一个开放中国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适应时代发展构建新时代中国经济学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和总结经济规律的学科,必须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我国正面临由“富”到“强”的历史性转变。随着国家强,经济学理论也必须强起来,经济学理论研究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概括、提炼、深化、升华,才能适应这一划时代的变化。因此,致力于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现代中国经济学,这是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应该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理论自觉。
 
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创新还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实践的需要。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丰富实践成果相比,当前我国经济学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学科建设还相对“滞后”,无论从理论体系、研究范式还是理论内容、话语体系上都与时代提出的期待有相当距离,理论解释力度、广度、深度也没有及时跟上时代节拍。面对生机勃勃、不断推陈出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发展和创新中国自己独立的经济学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形成系统化、规律化的高质量经济学理论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重要。
 
未来30年是中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学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大问题,回应时代课题,进一步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说明、阐释、总结、概括,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学理和智力支持,不断实现新的超越与发展。
 
新时代中国经济学不但要指导中国的伟大实践,更要成为引领21世纪世界经济学发展的新潮流,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理论。为此,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学创新既要充分吸收中国优秀传统经济思想的精华,不断展现中国经济学人的思想力和创造力,提出具有原创性、本土性的经济学理论;也要广泛借鉴世界各国经济学理论发展中的一切智慧成果和科学价值,不断彰显中国经济学人的科学性与开放性,提出具有适应性、时代性的经济学理论。
 
(选自 | 人民论坛杂志10月中)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