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70年来经济理论发展的中国特色 什么催生了“中国震撼”? 详情

70年来经济理论发展的中国特色 什么催生了“中国震撼”?

人民论坛 / 2019-10-23 13:46:02

70年中国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历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在一个生产力极度贫乏的社会背景下,整个国家和民族要重整河山,开辟发展的新天地,必须紧扣国情世情,必须着眼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来发展经济,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理论也必须立足于实际构建、创立、发展和创新。从7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来看,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经济理论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篇章。
 
一是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按照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体制模式探索构建自己的经济理论体系。
 
总体来讲,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当时在一个一穷二白、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度落后的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一定意义上也是在开创一个前无古人的事业。当时我们的标杆就是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也出于要尽快建立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急迫需要,尤其是在西方国家高度封锁和后来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撤离的极度困难的条件下,我们完全要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出一条自己的工业化道路。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时的中国国情紧密结合,还要探索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以解决一个诺大的国家人民生活从贫困走向基本温饱的现实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选择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理论也自然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学说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28年,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初步实践的经济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理论内核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相互适应。在经济体制上我们选择了计划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物质生产、资源分配、产品流通、社会消费等方面,都是由中央政府的指令性计划进行安排,基本经济制度表现在工业企业采取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公有制,在农村实行集体所有制;社会分配则采取按劳分配的高度福利制度,流通环节基本不存在商品属性的自在物质交换。
 
虽然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但这一理论的基本逻辑是必须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按照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一定的比例关系来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由于当时的主要经济理论指导就是以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为蓝本,毛泽东同志就鲜明地指出,“要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平衡和不平衡、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平衡和不平衡,作为纲,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后来,他结合国情,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形成了《十年总结》,指导了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五个“五年计划”。尽管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上走了不少弯路,但还是比较快地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比较扎实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前提,尤其是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得新中国在二十几年的历史进程中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二是改革开放后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前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理论自此也迎来了最活跃的发展繁荣期。在实行了20多年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之后,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要充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开始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设市场经济的一个全新探索,这是一个伟大创举,也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核心主题。改革开放后,我们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体制的改革过程。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自此以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成为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这一历史时期,我们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紧密结合,以开放的眼光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理论的先进成果和工业化、现代化道路中的成熟经验;找到了一条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道路,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初步探索和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这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回答社会主义本质和所有制关系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理论,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对外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理论和基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论。
 
40多年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国经济理论界已经淬炼出一批既反映中国经验又具有经济学一般价值的概念和范畴,作出符合国情、顺应时代的理论阐释,也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解决一个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走向实现温饱、进入总体小康、迈向更加富足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指导,为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基于从一个经济大国转向一个经济强国的需要创新面向未来的自己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正在迈向强起来的现实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思想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推进全方位开放,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中国经济理论也迎来最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最新的经济理论创新成果,既是回答当今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又是应对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的客观现实,着力化解深层次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解决方案。
 
新时代新发展,要求中国经济理论要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要有深厚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密的经济学逻辑,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对未来趋势的前瞻性研判,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度关切。中国经济理论也客观需要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接受,甚至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中国经济学人正在为此进行艰辛探索,也正在成为一种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