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引发的思考
中宏国研 / 2019-10-21 12:58:09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经济数据,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预期6.1%,前值6.2%;分季度看,Q1 6.4%、Q2 6.2%、Q36%。数据逐渐降低,一句话,宏观指标不及预期,所以,股市被捶得有点惨,满屏绿。今年两会确立的GDP底线目标就是6%,现在到了底线位置,接下来,我们可以推测政策很快会出台。今天不谈政策,因为意义不大,谈谈宏观与个人投资的关系更有意义。
对于无法预测、把握的事情,我们无能无力,如果根据宏观数据做投资决策,在我看来真是太荒谬了。
我们从Q3数据不及预期可以进行推演,不及预期,股市被捶,指标到了预警线,倒逼政策出台,赤鸡,数据复苏,若数据仍不及预期,再赤鸡。当大家看到数据不及预期时割肉离场,但是赤鸡的时候,割肉的人不在场,如果重新入场,极有可能需要更高的成本才能入场。所以,明牌要有明牌的玩法,不能欺骗自己假设对手方不知道你知道的信息。
难道宏观就不需要看了吗?那也不是的,企业是宏观经济系统的一份子,不可能独立于宏观之外,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讲,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宏观大致判断当前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什么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理解经济周期并从中找到投资机会,只需要模糊的正确就足够。周期不是一个月、一个季度的数据能左右的,基本上都是以年甚至数年为计算单位。
对于个人投资者,准确监控宏观经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还是简单一点,将企业放到宏观经济的大概位置中,预判大的发展趋势(周期5年以上),回归基本面研究,判断投资机会的赔率和概率。认真分析股市会发现,不管怎样的经济环境,总有一些公司对宏观经济敏感性非常低,这类公司所处的行业就是弱周期行业,比如巴菲特的致爱“可口可乐”。我常常在分析股票的时候,会首先判断公司属于强周期、弱周期,强周期公司更注重寻找困境反转型机会(首先判断行业处于什么周期阶段),比如今年的猪周期。弱周期则更倾向于寻找具有竞争优势、业绩确定性高的机会。
长期来看,大趋势会熨平短期的市场涟漪。
个人投资者应该尽量避免“市场噪音”,将更多精力用在可把控的地方,比如社会发展趋势、经济运行规律、企业经营规律的思考上,结合宏观经济的大趋势,才更容易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文章来源:复利魔术师微信公众号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