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
首页 > 常委会议解读 > 培育小镇内生活力 推动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 详情

培育小镇内生活力 推动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
2018-06-14 08:54:50

文档概述

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转型,提高小城镇经济活力。2017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发展”。将“特色小镇”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建设特色小镇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实现《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近期各部委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措施。2017年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之年,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国各类特色小镇将进入加速发展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有些地区甚至存在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的苗头。为此,2017年底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若干意见》,以求正本清源,让特色小镇回归本源,走上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一、准确把握特色小镇的基本内涵
(一)特色小镇的核心在于“一小六特”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园区的“区”,而是一个集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之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聚落单位,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互相融合的一个特定区域。特色小镇内涵特质,要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推动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戴上特色小镇“帽子”。各地区可结合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和产城融合,循序渐进发展“市郊镇”“市中镇”“园中镇”“镇中镇”等不同类型特色小镇;依托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培育发展卫星城,依托有特色资源的重点镇培育发展专业特色小城镇。其核心在于“一小六特”。
“一小”: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拥有几十平方公里以上土地和一定人口经济规模、特色产业鲜明的行政建制镇。
“六特”:特色小镇的“特”是小镇发展的竞争力所在,一方面特是区域文化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历史传统不同,因此区域各自适宜发展的产业不同。考虑的前提是该产业在区域是否有发展的土壤。
一是产业之“特”。特色小镇的产业是在对当地资源文化禀赋以及历史传统、市场环境梳理下凸显出来的产业。简而言之,就是具有能“自我造血”的产业或者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业。
二是机制之“特”。机制上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模式,即主办开发运营商模式。
三是功能的“特”。特色小镇是一个整体,有明星企业,甚至可以说某些小镇就是依托一些企业而发展起来的,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这些明星企业的领头羊作用,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服务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培育区域经济活力,带动产城乡一体化。
四是外貌之“特”。抓住小镇独特的文化,顺着地脉、市场来梳理小镇生长的机理,从而把打造小镇由内而外的“美而特”。
五是人群之“特”。人群的特是建立在特色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小镇特色产业的确立,从而吸引聚集具有相关行业和知识背景的人向区域内聚集。这是特色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六是位置之“特”。并不是任何小镇都可以纳入特色小镇的体系下,一些远离中心城市、交通不便、无核心资源的区域产业构建是存在困难的。目前,特色小镇主要位于城镇周边、景区周边、高铁站周边及交通轴沿线,适宜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地域。
(二)建设特色小镇需找准特色
特色小镇要充分挖掘区域产业特色,只有挖掘产业的内容及活力,制定产业的扶持及优惠政策,用产业的活力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供需关系,这才是特色小镇的发展动力和可持续的基础。
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1)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特色小镇要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比如,云栖小镇、梦想小镇都是信息经济特色小镇,但云栖小镇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而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创业+风险投资”。(2)投资突出“有效”。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要华而不实的增长指标,要的是“转型”与“创新”的含金量。特色小镇的投资必须突出“有效性”,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聚焦前沿技术、新兴业态、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3)产业布局上,不能“新瓶装旧酒”,也不能在原有区块贴“新标签”。项目甄别上,不能“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特色小镇的项目必须是精挑细选的好项目。投入产出上,不能仅靠数字、指标说话,更要靠形象、效益、实物说话。要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引进创新力强的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鼓励高校毕业生等90后、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主的“新四军”创业创新,尤其要为有梦想、有激情、有创意,但无资本、无经验、无支撑的“三有三无”年轻创业者提供一个起步的舞台。
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1)发掘文化功能。文化是特色小镇的“内核”,每个特色小镇都要有文化标识,能够给人留下难忘的文化印象。要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培育创新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汇聚人文资源,形成“人无我有”的区域特色文化。特别是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都有上千年的文化积淀,主攻这些产业的文创小镇要重点挖掘历史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传承工艺文化精髓。(2)嵌入旅游功能。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旅游并不是核心目的,但拥有一定的旅游功能作支撑,小镇会更有生命力。山水风光、地形地貌、风俗风味、古村古居、人文历史等都是旅游题材。特色小镇要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打造3A级景区,旅游特色小镇站位更高,打造5A景区。特色小镇除了传统的景区旅游外,还可以赋予休闲旅游、工业旅游、体验旅游、教学旅游、健康旅游等更加多元化的旅游功能。制造业特色小镇要围绕生产、体验和服务来设计旅游功能,比如:浙江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突出“旅游+工业”特色,围绕甜蜜和浪漫主题,整合“温泉、水乡、花海、农庄、婚庆、巧克力”元素,全方位展示巧克力工艺文化和浪漫元素。(3)夯实社区功能。建立“小镇客厅”,提供公共服务APP,推进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完善医疗、教育和休闲设施,实现“公共服务不出小镇”。比如:浙江山南基金小镇以“办事不出小镇”为目标,开通了国际医保服务,推行证照一站式办理,将普通小学改造提升为双语小学,“零距离”、“零时差”为小镇企业服务,集聚了大批顶级私募机构以及包括莫言在内的一批知名文化人士。
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规划空间要集中连片,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立特色小镇电子空间坐标图,界定规划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建设面积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求美,不追高。特色小镇的“美”不是高楼大厦撑起来的,关键是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从小镇功能定位出发,强化建筑风格的个性设计,系统规划品牌打造、市场营销和形象塑造,让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
(三)改革创新是特色小镇高质量、内涵式建设的根本动力
特色小镇建设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一次改革探索,着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发挥政府作用。更是因为它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创新空间和生活空间,政府搭起平台、集聚资源,企业找到产业升级的机会,人才获得最优的创业服务,所有参与者甚至周边的老百姓都身处宜业宜居的优美生态环境之中。可谓“小空间大战略”,更可谓“空间虽小、多方受益”。
新在规划理念,实行“多规合一”。特色小镇规划不是单一的城镇规划或园区规划,而是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因此,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摒弃“贪大求洋”“大拆大建”的做法,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界定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与产业支撑力,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结合资源禀赋条件,联动编制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项目、资金、人才“三方落实”的建设规划。规划编制要精细,不仅要编制概念性规划,还要编制控制性详规、核心区设计规划等,画出空间布局图、功能布局图、项目示意图,确保小镇规划可落地。
新在运营机制,实行“企业主体”。特色小镇的成败不在于政府是否给帽子、给政策,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动力,市场是否有热情。因此,特色小镇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揽,必须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编制规划、保护生态、优化服务,不干预企业运营。要摒弃“先拿牌子、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的传统做法,引入有实力的投资建设主体,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要给予小镇独立运作的空间,发挥当地居民、村(社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小镇的规划建设,使市场主体和当地居民成为特色小镇开发建设的真正主体。要创新融资方式,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等融资路径,加大引入社会资本的力度,以市场化机制推动小镇建设。要引入第三方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的融资、市场推广、技术孵化、供应链整合等服务,使特色小镇成为新型众创平台。
新在制度供给,实行“优胜劣汰”。坚持质量导向,把实绩作为唯一标准,重点考量城乡规划符合度、环境功能符合度、产业定位清晰度、文化功能挖掘度等内涵建设情况。实施“创建制”,重谋划、轻申报,重实效、轻牌子,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宽进严定、动态管理,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形成“落后者出、优胜者进”的竞争机制。实施“期权激励制”,转变政策扶持方式,从“事先给予”改为“事后结算”,对于验收合格的特色小镇给予财政返还奖励。实施“追惩制”,对未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实行土地指标倒扣,防止盲目“戴帽子”,确保小镇建设质量。
二、系统总结各地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模式
(一)农业小镇:加快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
农业类特色小镇由于其农业休闲业、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显著优势,将有望成为这一轮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热点。
1、2018年四川将打造100个农业互联网特色小镇
2018年,四川将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引领来抓,今年分层分级再创建200个,不断提高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并高标准高质量推进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巩固提升1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水平。
在调结构方面,四川要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两区”划定任务要完成60%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387万亩;发展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质稻900万亩,继续推进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开发。创建国、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0个,新建和改造提升标准化产业基地200万亩。坚持“稳猪禽、兴牛羊”,加快国外优质猪种和四川特色地方猪种资源开发利用,全面开展市县级畜禽养殖标准化场建设。“粮改饲”示范区扩大到40个,新增稻渔综合种养20万亩;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和观赏水产品,加快水产冻品、鱼子酱等高端水产品开发。完成新一轮现代农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要把标准化生产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确保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培育壮大以区域品牌为引领、企业(产品)品牌为支撑、“三品一标”为基础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和动态管理机制,继续办好茶博会、泡菜博览会、菜博会等农产品特色品牌展会,推介第二批农产品区域品牌和品牌农产品,继续举办厅、市(州)长农产品品牌推介活动
在产业融合方面,四川除了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还将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重点任务来抓,新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1000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53%。把新产业新业态作为突出亮点来抓,鼓励和支持各地依托村史馆建设农耕文化展示馆等。省政府将出台加快休闲农业提升发展的意见,培育农业主题公园120个,建设美丽休闲乡村200个,创建四川美丽渔村20个;建成3.7万个益农信息社,集中打造100个农业互联网特色小镇。
2、如皋市搬经镇:打造特色小镇,绘就发展蓝图
2017年,搬经镇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势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构建全镇参与的大招商格局,不断放大特色小镇的品牌效应,充分挖掘存量资源,主动对接产业转移。截至目前,新增签约落户项目18个,总投资近10亿元。
城乡统筹取得突破。2017年,该地区抢抓国家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有利时机,以“长寿农业”为特色主题,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目前,特色小镇的顶层设计已基本清晰,发展定位、空间布局、产业规划等正在加紧完善。生态建设扎实有效。强势推动各项关闭拆除、整改提升等工作。全镇砖瓦、钢铁、化工等行业整治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扎实推进,“河长制”得到全面落实。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2017年全年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教育医疗、交通改造、环境整治等民生支出。城镇居民医疗和新农合全面并轨运行,社保覆盖面不断拓展;“乐一天”、全民阅读等文体活动正常开展,获评南通地区惟一一家“书香乡镇”称号。
下一步,搬经镇将坚持产业兴镇理念,做大做强一二三产业总量。全力打造长寿农业特色小镇,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狠抓政治文明建设。
3、新泰市放城镇:推进四大园区建设,打造有机农业特色小镇
新泰市放城镇立足农业乡镇实际,以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建设为重点,以三产融合发展为抓手,强力推进四大园区建设,努力打造有机农业特色小镇。
位于放城镇北部的山东泰茶•良心谷茶产业生态示范园,是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通过“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销售和旅游观光”三产融合的形式,成为中国现代高科技农业的典型代表。目前流转土地10000多亩,发展有机茶种植17000余亩,泰皇菊的种植面积有2000余亩,已经形成地域特色鲜明、土地质量极佳的放城镇石井贡米基地。
围绕乡镇振兴战略,放城镇以建设农业现代化乡镇为重点,以打造有机茶园、有机贡米、特色香椿和桃花峪、小三峡旅游为承接载体,以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要抓手,构建了“东西南北中”的空间发展布局。借助马家寨子香椿品牌、元宝山蜜桃基地品牌,带动发展秋红蜜、黄金冠、沂蒙霜红等优质桃园4000亩,香椿种植5000亩;以有机农业为基础,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以良心谷泰茶旅游综合体建设为引领,在南涝坡村开工建设发展占地12000亩的泰皇菊和薰衣草基地,已建成科技创新中心、加工厂、演艺广场和停车场,铺设园区道路3.8公里;在上庄等村流转土地5000亩,试种300亩小米试验田,初步建成良心谷石井贡米有机产业园。
4、黑龙江兴十四镇:示范园区带动的现代农业之明珠
黑龙江兴十四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优势为依托,以甘南县兴十四村为载体,合作共建,重点在旱作农业、节水农业、绿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等领域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园区建有1万平米智能温室、100栋节能温室、600栋阳光大棚,是集农业科研、种植、观光为一体的综合现代化园区。经过一年的建设,4000亩土地一跃成为功能齐全、设备一流、管理科学、高水平、高标准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而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更以其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集成的“四高”特点,成为了示范园区里最耀眼的“明星”。
以工业反哺农业,使农林水畜机实现了全面发展。以工业反哺农村,积极开发红色、特色、绿色生态旅游。以工业反哺农民,建筑居住别墅,学校、卫生所、宾馆、村史展览馆和休闲广场等。
目前该镇已被黑龙江省委确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层干部培训基地。另外,国家农业部、人事部和中国科协在兴十四村联合举办了现代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级研修班,国家农业部举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联系村负责人培训班也在兴十四镇开班。全国妇联已经把兴十四镇确定为国家级“巾帼示范村”。
(二)产业小镇:以集群发展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
坚持产业建镇,立足各地区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
1、河北故城:打造出版文化产业小镇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将围绕京津冀打造具有集约、共享、数字化、智能化等特征的华北全阅传媒出版文化产业小镇,承接北京及周边的出版印刷产业转移。
华北印刷包装产业园,规划用地1000亩,将打造成覆盖京、津、冀等华北地区集出版、印刷、包装、装订、物流为一体的绿色环保园区,承接北京周边印刷包装及其相关物流的疏解产业。
河北故城打造出版文化产业小镇,具有交通方便、物流发达、大运河文化突出、周边配套完善以及符合做加工业、物流业的各项政策优势。
2、武平:产业撑起“新显”特色小镇
合信创展光学新材料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投产,亿思达激光显示产业园等6个高新产业项目签约落户。高新区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为武平打造岩前新显特色小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岩前镇正以设立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契机,以“绿色、协调、创新”为理念,以“产业链做全、规模做大、园区做优、产业做强”为目标,加快新型显示产业的集聚,兼顾旅游以及社区功能,着力打造一个产业强、生活美、环境优的宜居新显小镇。
特色小镇建设,产业是魂。创建新显小镇,岩前镇有着得天独厚的产业空间,有着优越的交通和人文环境优势,如今岩前镇抓住机遇,铆足干劲,把特色小镇创建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把特色产业作为培育特色小镇的“金钥匙”,紧盯产业不放松,着力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推动武平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跨越式发展,推进培育百亿新型显示集群,同时融合产业、旅游、文化、社区等功能,注重配套设施建设,把新显小镇未来10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放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提前谋划和考虑,按照“搭框架、奠基础、塑形象、促产出”的开发思路,启动实施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事业、旅游项目在内的24个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发展空间,努力建成集“农、工、商、文、旅、居”业态于一体,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新显小镇”。
3、杭州云栖小镇:云创云栖,构建全新的“云产业”生态圈
2017年,小镇入围浙江省首批建设类高新技术特色小镇。小镇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2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规划3年内逐步打造100万平方米以上楼宇用于产业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要求,云栖小镇坚持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理念,以“政府主导、名企引领、创业者为主体”的云栖模式,打造云生态,发展智能硬件产业,建设创业创新第一镇,推动以基于云计算的软硬件产业融合发展。
云栖小镇专注于吸引大企业开放核心能力,搭建服务平台,为广大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服务。目前,小镇正在构建“创新牧场-产业黑土-科技蓝天”的创新生态圈,推动产业发展。云栖小镇紧紧围绕四大产业生态,大力引进以云计算、大数据为特色的高端信息产业项目,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小镇有四大产业生态,包括阿里云产业生态、卫星云产业生态、物联网芯片产业生态、智能硬件创新生态。
云栖小镇集聚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以阿里云为核心,云栖小镇正在集聚全国70%以上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工程师,成为全球云计算大数据领域人才的摇篮。截至目前,小镇已有从业人员8500多人,其中引进各类人才超过4000名,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247人,省千人才10人,国千人才5人。
4、扬州:“医疗器械之乡”头桥镇
头桥镇以“打造特色三江镇、建设幸福新头桥”为主题,启动“依托资源禀赋、结合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致力均衡发展”为的基本思路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是增强自身竞争力,打造全产业链。以企业生产集中区为组成部分,重点实施医械科技城项目,启动创业园二期工程。二是培养引进旗舰型企业,以标杆设立高度。头桥重点与广州阳普集团洽谈阳普健康医疗科技园项目,净用地130亩,发展护理类、麻醉类新项目。与南京福中洽谈医械城项目,净用地300亩,建立集产品展示、市场交易、信息交换、商务培训、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医械综合体。与德方合作,拟建中德医械产业园中园,同时推动一家本土医械龙头企业赴韩国上市,打造本土标杆,推动产业转型。三是延伸营销网,以交通拓广度。以交通延展宽度,是头桥医疗器械产业实现产业集聚和市场辐射的关键。随着交通环境的逐步改善,头桥产业发展的信心也越来越足。四是产学研合作,以科技挖深度。头桥分别南下深圳和上海,与全国高分子行业协会及地方行业协会联办行业论坛,了解掌握全国乃至世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形势和方向,同时寻求与专家学者及高等院校的科研合作机会。
(三)科技小镇:创新是未来经济的增长点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而科技小镇则为其重要载体之一。
1、邢台县:130亿元建北斗科技小镇
总投资约130亿元的北斗科技小镇项目在邢台县签约。该项目以“北斗卫星大数据产业园”为核心,集“产、城、技、文”于一体,将深度挖掘北斗大数据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应用,打造以产业为主导、以科技为核心、以生态为标准的“宜业、宜居、宜商、宜产、宜游”的北斗科技特色小镇。
该项目由中和北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保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出资。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预计投资30亿元,着力打造智慧环保产业、北斗产业、教育产业和配套商业与住宅产业四大板块;二期预计投资约100亿元,主要建设北斗产业、教育产业、养老产业、健康产业、配套商业与住宅产业五大板块。
2、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启动
1月18日,“科技顺德,启迪未来”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启动暨产业签约仪式盛大举行。活动中,二十余家汽车创新领域龙头企业签署入驻协议,包括中国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总部基地、海康威视车联网联合实验室、AutoSpace汽车智能网联创新中心以及数十家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区域总部。
作为顺德高端科技创新产业的新名片,本次启动仪式的强势发声,将更进一步加快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引进,为顺德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升级注入新动能。
3、北航天津生态城共建首个航空科技特色小镇
随着中新天津生态城北航星空众创空间投入运营,为进一步推动发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航投资的优势资源,助推航天科技成果落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与生态城携手,年内共建国内首个航空科技特色小镇。
航空科技特色小镇初步选址生态城,濒临国家海洋博物馆和未来的航空博物馆,目前,项目正在着手推进前期相关准备工作。小镇将围绕北航在航空航天产业、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相关产业、军民融合产业等核心科技资源,通过“孵化+科技+融资”全要素模式进行服务,打造一片特色产业集聚区,主要产业内容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航空科技等。项目计划在核心区域内集聚多个特色行业企业,使人才、技术可以互相流通,互相交流,进而打造整个产业生态系统,吸引创新资源、先进技术和优秀创业项目落户,为生态城引进优质创业项目和优秀人才,围绕行业活动、科研合作、资源对接三方面,全力打造产业升级服务平台。
4、德清:产业鲜明特色小镇“亮剑”
德清作为杭州都市圈重要节点县,承接50多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发挥县域改革“试验田”的优势,主动破解资源要素限制,积极谋划省级特色小镇培育。日前,德清通航智造小镇入选浙江省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这是继地理信息小镇之后,德清特色小镇再度上榜。
2017年4月,浙江中航通飞研究院正式把“家”安在通航智造小镇。这是中航通飞继荆门、珠海后的第三个研发基地。未来,他们将研发和制造出AG100初级教练机的首架机。9月上旬,惠州同人航空工业有限公司签约将入驻通航智造小镇。企业的产品AG-1旋翼机,将用于休闲飞行、航拍、巡逻和搜救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完善通航产业链,让飞机烙上“德清智造”的印记。
目前,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的通航智造小镇,逐渐形成以通航先进智造为主导,智慧科技服务、运营服务、旅游休闲三大通航服务业同步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与此同时,鼎力机械、天马轴承等优质装备制造企业,以及浙江中航通飞研究院、国网通航公司华东巡航基地等核心项目纷纷落户。通航智造小镇还积极对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航天科工等科研院校,提升自主创新和高端研发能力。
(四)文旅小镇:文化+旅游,助推新型城镇化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3.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2%。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和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
1、杭州:将建空港文旅小镇,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于一体
杭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与七彩小镇(杭州)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建设“空港文旅小镇”。一个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于一体的空港特色小镇,包括综合航空娱乐、临空产业配套服务企业基地、临空产业科创孵化基地和智慧物流中心、邻里中心等。另外,双方还将合作打造一个临空产业示范园区,引进国际航空技术制造、航空配套服务类企业。
2017年5月,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复,将打造区域性航空枢纽和全国高端临空产业集聚区,并推动空港经济区与周边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航空都市区。另外,萧山区还与浙江机场集团紧密合作,联合成立了合资公司来共同开发建设空港,全力打造以临空产业为主导的产城融合空港新城。
2、楚雄:彝风湿地文旅小镇开工
依托万亩湖山打造的小镇建成后,将成为继彝人古镇后楚雄的一张新的旅游名片。依托山林、农田、河湖等生态资源,彝风湿地文旅小镇将以楚雄彝族文化为核心特色,融入楚雄当地元素,带动周边区域综合发展,打造集农业观光、文化体验、山地休闲、康养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彝族风情生态文化旅游区。
小镇的整个生态文化旅游区规划以“一轴、三心、三区”为主,其中“一轴”是沿青山湖—龙川江景观轴,“三心”是康体休闲度假核心、农业休闲度假核心、彝族文化度假体验核心,“三区”是青山湖康体休闲区、龙川江生态农业区、彝族商业娱乐区。
3、莱西:姜山湿地逐步形成产业生态圈,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小镇
莱西姜山湿地的生态优势正在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并正在逐步形成文化、娱乐、休闲、旅游、颐养、金融、传媒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圈,成为引领莱西市姜山镇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旅游特色小镇。
国内外大项目接连落户姜山湿地,一个以餐饮服务、休闲娱乐、度假养老、金融信息、影视中心等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生态圈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大手笔描绘形成:投资150亿元的南通三建姜山文旅小镇顺利启动,将沿湿地北部建设“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儿童欢乐城”“清凉水世界”“颐养健康度假区”等大型文旅项目;4月份,山东省政府“仙境海岸”战略的首个示范项目--投资10亿元的青岛姜山养生度假酒店集群在姜山落户,建成后将拥有618套酒店客房,6座酒店服务中心和4座养老公寓酒店;9月份,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即将开工建设,同时,2017中国基金小镇高峰论坛成功举办,莱西市姜山镇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基金小镇,目前已签约基金项目8个;中青旅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的姜山水镇、青岛莱欣国际传媒有限公司的影视小镇等一批高端业态大项目正在蓄势待发,《图兰朵》《德伦多的兰》两部电影拟把姜山湿地作为影视主场,《芈月传》《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作为两部电影的主导。
莱西市姜山镇在三大产业圈齐头并进的同时,大力实施工业反哺农业,与莱西市职能部门积极对接,正在开展3.5万亩高效农业区示范方建设,可以促进30个村庄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地域优势,正在加快以休闲采摘、循环畜牧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圈规划建设。
4、河南:全国特色小镇之河南样,杂技之乡濮阳东北庄
2017年7月,住建部公示了拟公布的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华龙区岳村镇从全国申报的280个特色小镇中脱颖而出,以河南省第4名的成绩拿下了这个国字头荣誉。华龙区紧紧抓住东北庄杂技小镇建设这个牛鼻子,依托濮东产业集聚区、濮东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高铁经济、G106东扩等机遇,以国家特色小镇创建为契机,以旅游开发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生态、文化、旅游做活发展文章,加快推进餐饮、住宿、物流、商贸、信息、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开掘了一条资源、需求、产业完美融合的发展之路,把东北庄建设成为以“杂技文化”为品牌的特色人文休闲旅游名镇。
东北庄杂技特色小镇规划面积5421.3亩,现已建成国内首座以杂技为主题的单体杂技博物馆——中原杂技博物馆,身临其境体验民族瑰宝的高科技影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培养杂技人才的东北庄杂技艺术学校,体验原生态杂技的仿明清杂技小院,可容纳1400名观众的民俗杂技大剧场,投资1.2亿元的杂技故里文化街,集驯养、表演、观赏于一体的虎文化乐园,贴近自然、风景如画的澶水湖人工湿地。
按照规划,东北庄杂技特色小镇以东北庄原生态杂技文化主题公园为核心,依托潴泷河打造文化园区滨河人文生态景观廊、经七路和吕楼路两大发展轴线,将整体打造文化体验、旅游服务配套、传统村落、农业观光四大功能板块,构建起一核、一廊、两轴、四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实现“文化造名气、旅游聚人气、配套出财气”。
(五)社区功能型小镇:打造理想生活的现实样板
随着一二线城市核心区的土地供应日益紧张,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在城市周边开发社区功能型小镇逐渐成为市场的方向,譬如养老、颐乐、康养等,市场何止万亿。
1、郑州:特色小镇形成10分钟社区功能圈,实现“足不出镇”
郑州市印发《郑州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亮出建设特色小镇的“攻略”:300米见绿,500米读小学,800米上中学,形成10分钟社区功能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不出小镇”。
《通知》根据区位不同将特色小镇分为城市型、小镇型、乡村型等三类。建设区面积控制在1-3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控制在3-5平方公里。根据产业类型不同分为工业型、现代服务型、历史文化型等三类。
《通知》从小镇编制规划开始,到规划选址、产业布局、配套设施建设都有具体要求。以建筑来说,《通知》要求城市型特色小镇新建筑以多层为主,低层为辅,可适当出现9-11层的中高层,建筑高度不高于40米;小镇性建筑则应以低层为主;乡村型特色小镇就主打提升改造现有农居。
2、杭州:江干区创建“丁兰智慧小镇”,推进民生改善
江干区丁兰街道围绕“山水智城”目标,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丁兰智慧小镇”建设,不断促进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街道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园林镇、省级卫生镇。今年1-3季度,丁兰街道财政总收入达到6.80亿元,同比增长38.1%。
一是全方位打造智慧家庭。开通“菜丁兰”系统实施物流精准配送,缓解小镇4.7万居民“买菜难”。在试点社区应用智能停车系统,缓解百姓“停车难”。在全国率先试点推广分级诊疗智慧应用网上平台,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免费为小镇100户空巢老人安装智能血压计、智能监控探头、管道天然气漏气检测仪“智慧家庭三件套”,缓解空巢老人“养老难”。
二是高质量建设智慧社区。与华数集团合作实施“公共区域WIFI覆盖”工程,试点社区公共区域实现WIFI全覆盖。开发“邻里通”智慧社区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社工上门服务智能化办公。开展“云屏幕进楼道进公园”试点,在廉租房小区楼道、公园内设置200余块电子互动屏幕,打造居民自治“升级版”。开发“丁兰评” APP评价系统,探索社区居民对社会组织、物业公司、志愿者等各方服务绩效的实时在线评价。打造“社区智慧党建”,推广“党员e领办”服务。
三是立体化推进智慧治理。依托智慧应用不断延伸政府服务,加快提升辖区综合治理水平。简化窗口办事流程,在智慧审批中应用电子公章,部分行政审批时间缩短至原来1/20。在杭州市率先试点智慧安防,打造集110联动、地理信息系统、考核评价、应急管理、辅助决策、预警预测等功能于一体的“丁兰眼”城市综合治理平台,打破公安、交警、城管、景区、社区等信息壁垒,建立基础信息“集中研判—分级共享—智慧调度”联合管理模式,探索城市大数据协同管理。
3、杭州:良渚新城积极打造“良渚文化城”
良渚文化村可以看做是理想社区型小镇,基本实现了生态、生活、生产的“三生融合”。在生活方面,早在2011年,在万科与3600 余户业主的联合推动下,形成了中国第一份“村民公约”并延续至今,现有超过1000名成员的志愿者团队及20余个公益社团,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在产业方面,良渚文化村文创、教育、养老、旅游四大产业已累计投资2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000个,年产值达到2亿元,并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三、充分借鉴特色小镇发展的国际经验
(一)国外典型特色小城镇发展经验
1、英国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的经验
英国特别重视小城镇的综合规划和建设发展,贯彻了霍华德的田园小城镇建设理念,重视保护景观资源,将英国特有的传统景观文化与时俱进地融入小城镇的可持续规划建设中。在英格兰,鼓励发展集镇(Market Town),以便为离开土地的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每个集镇有2000—20000人不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工业成为集镇的重心,具有继续发展工业的潜力,不对周围环境具有潜在的威胁。另外一种称之为“新城”(New Town)的小城镇在伦敦郊区就有大约20个。它们并不是完全新建的城镇,而是在经过挑选的旧城镇的基础上加以扩大的工业发展中心,公共交通枢纽和就业中心,政府鼓励人们迁入这类新城。
案例:艾坪小镇
艾坪是埃塞克斯郡一座普通的城镇。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村,现如今,艾坪早已跻身英国中等城镇之列,“艾坪由农村到城镇的演变轨迹,是英国城镇化的一个缩影”。
第一,艾坪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没有乱砍树、乱拆房,既融入现代元素,过上城镇生活,又要不忘过去,让文明历史脉络贯通,这是城镇化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英国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立法是一个利器。英国媒体相关统计称,自1909年颁布第一部《住宅、城镇规划条例》以来,英国先后颁布了40多部与城镇化建设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它们串起了英国城镇化建设的一个个成功秘诀。
第二,创造离土不离乡的发展模式。以乡村为依托,重点发展以农业为加工对象的乡村工业。乡村工业发展的逐步集中,推动了农业与工业的分工,实现了农民的就地转化,同时又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了保障。它一方面把农村改造成为宜居的小城镇,导致了新工商业城市的出现和成长,促进了城市和乡村的融合,加快了农村的城市化过程;另一方面缓解了大城市沉重的压力。
第三,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城市打造。一是制定专项法律规范历史文化遗存和地域文化特色资源的保护。1953年,英国颁布了《历史建筑和古老纪念物保护法》等法律,以规范和引导城市(镇)改造和更新行为,至今列入官方名单的保护建筑有7.5万个。按照规定,建筑历史达到50年以上,一般不允许再拆除;无人继承的则由国家历史文物保护机构收管经营。二是1967年开始划定特别保护区,从最初的200个到至今已有9000个列入名单。三是因地制宜,强化特色,根据当地的自然、历史和产业发展特点进行差异性规划,充分发挥城镇文化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将城镇文化塑造与突出地域性文化结合。
第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英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政府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公共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推行“福利国家制度”,来消弭自由放任城镇化模式所造成的一系列社会发展断裂。一是消除贫困,缩小阶层贫富差距。二是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公共卫生设施匮乏问题。三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向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向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提供医疗服务;提供符合体面生活的住房;提供教育服务,解决移民的教育问题。
2、美国特色小城镇的发展经验
美国建设小城镇不能随意而为,需要编制详规,而且政府很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小城镇建设资金由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共同承担,联邦政府负责投资建设连接城镇间的高速公路,而小城镇的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是由州和小城镇政府负责筹资建设。开发商则负责小城镇社区内的交通、水电、通讯等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资金。
政府特别重视环境建设。在美国,环境建设是城镇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给小城镇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在规划时,重视城镇特色,追求个性,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不同面貌和特色的小城镇,那种千城一面、万镇雷同的现象是见不到的。小城镇建好后,仍然重视建设管理,所谓“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美国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主要有两点:一是拥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二是依法办事,违法必究。
案例:格林威治小镇
美国格林威治镇是康涅狄格州西南部的一座城镇,位于长岛海峡上,距纽约40公里,总人口约5.9万。这个面积仅174平方公里的地方,是大约380多家对冲基金总部所在地,管理的资产总额超过1500亿美元。全球350多只管理着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对冲基金,有近半数公司把总部设在这里,被喻为“对冲基金大本营”。
格林威治成为全球领先的对冲基金中心之一的地位,不仅归功于优越的环境、明信片般的美景、丰富的停车场和游艇泊位、大量的设计师商店。还包括康涅狄格州有利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毗邻纽约市的区位优势、与日俱增的对冲基金配套工作人员,都是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发展的有利因素。由于毗邻纽约金融市场,对冲基金行政管理人员、技术提供者、大宗经纪商、对冲基金的基金以及其它配套职能,都相继在此开设业务。据统计,格林威治所在的康涅狄格州,就业人数从1990年至今增长了两倍。而在2万多个投资类岗位中,近半数来自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本公司。
3、西欧的小城镇发展
西欧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与城镇化相关的人口、土地、资本等经济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和配置,市场机制发挥了主导作用。同时,各国政府强调对市场竞争和社会保障进行必要的国家干预,通过健全法制、制定和实施国家城镇化战略和公共政策,开发建设区域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城镇化与市场化、工业化互动发展,积极推进区域结构调整,正确应对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在此过程中,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针对各个特定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政府政策,用行政、财税、规划等手段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案例:意大利波托菲诺小镇
意大利西北著名旅游海港小镇。在意大利语中,波托菲诺的本意是边界小港口,这个位于意大利里格连海岸东面的小镇是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背靠群山绿荫繁密,面临大海碧波浩淼。
20世纪20年代,波托菲诺得到迅猛发展。许多欧洲贵族喜欢这里小镇的气候和环境,怀着寻找独特而原始的宁静来到波托菲诺。他们建造了堂皇的村庄,定居于此,使波托菲诺名闻于世。之后,陆续有更多的名人来到这里,包括意大利和世界各地著名的艺术家、金融家和政治家。小镇竖向上沿山势呈阶梯状布局,水平向沿碧绿的海湾海岸线带状分布,建筑都朝向大海,保证每一户人家有一扇窗户可以眺望海景。三到五层的坡屋顶小楼,有塔楼,形成高低错落的轮廓感。建筑全部用红、黄、粉等鲜艳的颜色装饰着外墙,倒映在澄碧的海水中显得格外美丽。
在商业方面,小镇充分利用海景资源,咖啡馆面包店就近将餐桌摆在碧蓝的海水边,从桌椅、装饰品等细节上营造具有艺术感的商业场所。空间方面,丰富的公共空间是小镇悠闲生活氛围的来源,三四米的小街显得亲切,蜿蜒的形式适合散步。围绕塔楼布置半围合的鹅卵石铺地滨海广场。
(二)几点经验与启示
一是发达的产业经济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发达的产业经济能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长三角”地区小城镇主要依靠民营经济的崛起,“珠三角”地区则具有强有力的外来投资拉动力,这些地区的发展都具有雄厚的区域经济基础。
二是多元化是小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地的小城镇发展实践经验表明,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发展基础、条件和阶段特征,也都走出了各自不同的道路。即使是在同一地区,利益主体、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也会促使小城镇具有多种发展路径。
三是完善的政策机制是小城镇健康发展的保障。一方面机制创新成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之一,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干预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国外经验一般为后者,国内则更多为前者,随着市场经济对小城镇发展影响的不断深入,政策机制应更多的表现在对市场的干预上,以保障公共利益。
四是依据小城镇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处理好近远期关系。中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即使是大都市地区,内部也存在发展阶段不均衡的问题,目前小城镇应根据各自阶段性特征制定发展策略,但也需考虑到长远利益,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科学判断特色小镇未来发展走势
(一)统一规范特色小镇,各地不能乱戴帽 
2018年,各有关部门将对各地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统一规范,严格控制建设数量,取消一次性命名,统一实行宽进严定动态淘汰的达标制度。特色小镇是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是基于当地资源优势形成特色产业,从而吸引人口、企业、资本聚集。要以人为中心,要有好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公共医疗等,是人居住和就业的地方,建设要遵循规律。2018年,国家坚持培育和鼓励特色小镇的方向不会变,但会对没有产业支撑的特色小镇采取“降温”措施,对没有达到特色小镇基本要求的“干脆摘帽”,让更多的真正符合特色小镇发展条件的地方去创建特色小镇。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等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评估,不符合规范的要淘汰,特别是县级政府综合债务风险预警地区,不得通过融资公司变相举债建设。
(二)特色小镇申报或将暂缓 
2018年起,住建部将中国特色小镇的申报审批暂停,而且将过去分指标的做法,改为各地区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数量要求和政绩考核,防止盲目发展、一哄而上。国家发改委将基于把握全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态势,动态监测,便于随时预警,纠偏调控。克服过去存在的“政出多门”“龙多不治水”的现象。特色小镇一个应该符合规律发展的过程,成了部分地方政府的一个任务工程、政绩工程,很多地方以特色小镇的数量、投资规模等这样一些硬性指标来进行要求和考核。此次《意见》最大的特点就是给予了踩刹车的意味,所以也是纠正了过去冒进的投资模式,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也使得后续特色小镇的审批更加严格,进而容易形成高质量的特色小镇项目。
(三)纠正偏差规范做法,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意见》纠正了人们对特色小镇的认识误差,也就是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地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都带上特色小镇的帽子。精准把握特色小镇内涵特质,要立足于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让特色小镇的发展真正成为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载体。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防止千镇一面和房地产化。一是要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内涵,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极具产业特色,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的产业社区综合体,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按照市场规律推进建设。二是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在具备相应的产业基础和要素基础之上,量力而行,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三是要把小镇的产业、特色产业作为核心,兼顾特色小镇的特色文化、特色环境、特色建筑,找准、凸显和放大特色,防止特色小镇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与此同时,必须要严防房地产的倾向,要以平衡城市建设投资为目标,从严控制房地产开发,合理的确定住宅用地的比例,防止房地产开发过多、过滥,形成假小镇、真地产的项目,改变特色小镇的本质与特征,扰乱特色小镇的建设方向。特色小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特色小镇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发展,增强小镇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彰显当地特色传统文化,有效带动村镇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四)特色小镇将成中国新的城市名片
《意见》要求,各地区可结合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和产城融合,循序渐进发展“市郊镇”“市中镇”“园中镇”“镇中镇”等不同类型特色小镇;依托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培育发展卫星城;依托有特色小镇资源的重点镇培育发展专业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产业、特色的文化、特色的生态等鲜明的特征区别于千城一面的大中小城市,特色小镇IP更是以其各自的特色性、差异性,必将成为新的城市符号和名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发展,同时更加明确了特色小镇发展的未来方向。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小城镇、特色小(城)镇也要追求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要理清特色小镇发展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有一个以上支柱产业、20个以上企业的产业环境、财政收入达到4亿元、就业人员工资达到6000元以上,这是未来特色小镇发展的理想状态。特色小镇可以作为引领者把县、乡、村的力量集合起来,带动乡村的振兴。未来的城乡形态一定是城中有乡、乡中有城的城市群落,城乡之间的要素融合也应该是双向流动、多向流动、循环流动、融合发展的。
(五)未来特色小镇的培育方向
未来可能存在六个特色小镇的培育方向,其中包括:健康产业小镇培育计划、军民融合小镇培育计划、文旅产业小镇培育计划、智能制造小镇培育计划、数字文创小镇培育计划和新能源汽车小镇培育计划。中国的特色小镇发展经历了“小镇+‘一村一品’”“小镇+企业集群”“小镇+旅游休闲”和“小镇+新经济体”四个版本。4.0版能发挥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产业修缮的功能,借助互联网和城市创新体系融入全球价值链。
五、牢牢把握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五条红线
(一)坚持创新探索,防止“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
要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和机制,着力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路子,不是对建制镇的修修补补,也不是对产业基地的公共服务配套,而是要求产城融合供给侧创新和惠及人民。
(二)坚持因地制宜,防止盲目发展、一哄而上
要从各地区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数量要求和政绩考核。事实上,正是上述问题给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的整体形象造成了较大破坏,立即刹车十分必要,尤其是对政绩和平衡的追求抹杀了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的初衷。
(三)坚持产业建镇,防止千镇一面和房地产化
立足各地区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提出严防房地产化,某种程度上切中了目前小城镇建设的乱象要害。各地区要综合考虑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吸纳就业和常住人口规模,对产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的交易期限要严格控制,严格防范“假小镇真地产”项目。
(四)坚持以人为本,防止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围绕人的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提升服务功能、环境质量、文化内涵和发展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提高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是为建设而建设,也不是回到粗放发展的老路上,要在追求城镇经济发展的同时,追求更文化、生态、质量等更全面的发展。为此,必须严格控制生态红线和耕地红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五)坚持市场主导,防止政府大包大揽和加剧债务风险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推动多元化主体同心同向、共建共享,发挥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搭建发展平台等作用。一些地方政府按照传统开发区模式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忘记了特色小镇建设体制机制“活而新”的基本要求,甚至重启了先前开发区建设式的基建和招商模式。殊不知,一些地方政府的开发区模式已经埋下了短期难以弥补的隐性债务祸根,目前正在逐步发酵。因此,必须避免盲目举债建设,统筹考虑债务风险和小镇建设资金来源及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不能让特色小镇举债建设成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另一个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