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经济预测与展望
2018-04-09 22:22:25
目录
第一章 宏观经济篇
权威人士:201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度解读.....................4
白重恩:“十三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附PPT).............14
李朴民:我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50
余斌:中国经济前景展望(附PPT)............................55
吴敬琏:以供给侧改革应对经济挑战..........................73
姚洋:2016 中国经济调整最困难的一年.......................76
第二章 财政、金融篇
姚余栋:“十三五”时期金融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79
高培勇:2016 年财税体制改革与财政政策取向(附PPT).........88
叶燕斐:加快发展绿色金融(附PPT).........................102
任泽平:“十三五”时期中国资本市场展望(附PPT)............118
中宏国研:健全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PPP............145
刘平安:新三板与公司金融创新.............................155
第三章 “十三五”时期全球经济、外资外贸展望
朱光耀:全球经济发展.....................................161
赵晋平:新常态下外贸发展与对外开放形势(附PPT)...........167
第四章 “十三五”时期创新及重要产业展望
辛国斌:以“互联网+”的思维推动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196
季晓南:把握创新发展动力的根本和关键(PPT)...............209
“十三五”产业新增长点发展及培育.........................254
徐长明:“十三五”时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展望(附PPT)........259
王小广:“十三五”期间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方向................293
2016稳中求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 年,全球经济仍处在调整过程中,经济复苏乏力。在此背 景下,中国经济在告别超高速增长后进入新常态。危机蕴育机会与变 革。2016 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将在防风险的同时积 极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
由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民间智库)主办,中国社科院财经 战略研究院、北大国发院学术支持的“一年一度”的宏观经济盛会暨第 13 届“2016 中国经济形势解析高层报告会”日前在北京成功闭幕。
为期两天的“2016 中国经济形势解析高层报告会”,我们邀请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国务院大企业监事会、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清华 大学经管学院、国家信息中心等 12 个机构共 16 位领导、专家、学者 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国泰君安、峰瑞资本分别做了主题发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就“以“互联网+”的思维推动中国工业的转 型升级”、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就“全球经济形势展望”、国务院国有 大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就“把握创新发展的动力和关键”、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就“2016 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国务院发展 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余斌就“中国经济前景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就“2016 财税体制改革与财政政策取向”、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白重恩做了“十 三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16 个精彩主题演讲及互动交流,对2016 的政策走向进行了深度解读及“十三五”进行了展望。
2016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 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总 体上看,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但随着增长新动力的不断显现,有望探底企稳。 五大发展理念为供给侧改革提供理论指引 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布“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供给侧改革的根本落脚点,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五大理念的指引下,政府将在区域、产业、国企、财税、金融、民生等 领域推出一批力度大、接地气的改革方案。
2016年经济工作总基调仍是稳中求进
经济工作会议对 2016 年经济总的定调仍是“稳中求进”,“稳” 就是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就是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创造新供给和新需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由于房地产投资仍难以显 著回升,明年国内需求仍面临较大下降压力,而全球多数经济体复苏 缓慢也制约外需,加上金融行业在 2015 年高基数影响下也会放缓,2016 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适当小幅下调经济增长目标可能更为合 理。这意味着经济工作目标虽然可能小幅下调,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 点底线是 6.5%,2016 年增长目标可能设置为 6.7%。
五大任务指明周期性调整的工作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2016 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即去产能、 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前四大任务直指经济下行阶段周期性调整的艰巨任务。去产能是指传统产业尤其是重资产、周期性行 业的去过剩产能。去库存对应去房地产库存;去杠杆对应降低企业和 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控制金融风险;降成本主要通过降低税费和调整能源价格实现,补短板主要是补齐民生、产品、产业方面的短板,强 化扶贫、产品和产业升级、农业等领域工作。加快产能出清可能带来 失业增加和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使得经济面临较大的通缩风险。会议强调“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这意味着 过剩产能去化会相对循序渐进地进行,供给侧将是缓慢的产能出清。 新年伊始,又到了凝视和猜想未来一年大格局的时候。在新常态下,我们需要对 2016 年及“十三五”时期的经济轨迹进行展望,对 全球经济、国内经济、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重点产业进行更加缜密 的展望与推演。基于此,中宏国研研究院编辑、整理、出品“2016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以飨大家!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中宏国研信息研究院
2016 年元月
宏观经济篇
2015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 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确贯彻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精神,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做好新一年经济 工作?权威人士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解读和阐释。
权威人士:201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度解读
一问: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含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 体的任务。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 地干,不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 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 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权力边界。 权威人士: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有各种解读。从国情出发, 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 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 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 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 有具体的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 体思路,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 任务”,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
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 和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两手都得抓, 但主次要分明。当前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但主要矛盾 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 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我们的主 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当然,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营造稳定的宏观环境,在需求政策上, 既不能搞强刺激,也要防止出现顺周期紧缩。
还有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 济”。恰恰相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 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为此,要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 安排,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 性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深化,决不是要 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过去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不够, 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市场不能及时出清,引发各种结构性矛盾。比如, 一些没效益的“僵尸企业”,有些地方非要硬撑着给贷款、给补贴。
当然,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 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 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 “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 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 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现在,美欧等 发达国家都在吸引我国的投资,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我国的外资多了!
二问:当前为什么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 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正确认识经济形 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不论主观上怎么想,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四降一升”等突出矛盾和问 题主要是结构性的。在当前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 现 V 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 L 型增长阶段。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 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有局限性,根本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 权威人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 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 的基础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晶。
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 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2013 年,中央认为我国经济进入“三 期叠加”阶段,明确了我们对经济形势应该“怎么看”。2014 年,中 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此作了系统性理论论述,既进一步深 化了“怎么看”,又为“怎么干”指明了方向。2015 年,中央财经领 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深化了“怎 么看”和“怎么干”的认识,又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总体思路和 工作重点。2015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都做了全面阐述,从顶层设计、政策措 施直至重点任务,都做出了全链条部署。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这是正确认识 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 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这是客观要求。我们不论主观上 怎么想,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曾经在我国发挥 了很大作用,但现在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发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内 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不抓紧转变,总有 一天会走进死胡同。这一点,一定要认识到位。要发挥我国经济巨大潜能和强大优势,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发展、 更高水平发展,这是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经的阶段。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处于转型期的 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 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 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但在前进的道路上,我 们必须破除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突出矛盾和问题。 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 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 发生概率上升。这些问题主要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比如, 如果产能过剩这个结构性矛盾得不到解决,工业品价格就会持续下降, 企业效益就不可能提升,经济增长也就难以持续。目前,我国相当多 的产能是在世界经济增长黄金期面向外需以及国内高速增长阶段形 成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一些产能又有所扩大,在国际市场 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刺激国内需求难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这就相当于准备了两桌饭,就来了一桌客人,使劲吃也吃不完。这个 问题不仅我们遇到了,其他国家也遇到了。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说到底,就是要看到在当前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下,国民经济不 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 V 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 L 型增长阶段。致 力于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有局限性,根本解 决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这是我们不得不采取的重大举措。
三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 新,各项工作重点应该怎样转变?
以“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对得上的事要加 把劲干、创造性地干。化大震为小震,积小胜为大胜。 权威人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 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努力实现十个方面工作重点的转变。这就是:
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 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 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 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 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 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 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在工作实践中,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以“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 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对得上的事要加把劲干。比如,放水漫灌强刺 激、盲目扩建新城区以及强化行政对资源配置的干预等事情不能再干 了,投资没回报、产品没市场、环境没改善等项目不能再上了。相反, 有利于引导社会心理、化解产能过剩、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人口城镇 化、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高扶贫精准度等事情要使劲地干,创造性 地干,拙劲加巧劲地干,努力化大震为小震,积小胜为大胜。
四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正确把握宏观政策的总体思路?
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 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为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权威人士:前面说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 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观 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 要托底。这“五大政策支柱”的具体内容已经公布并得到各方面广泛 认可,但如何更加准确地加以把握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五大政策支 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旨在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重点和力度有所调整。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对企业实行减税,并用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的办法弥补收支缺口。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主要体现 在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既要防止 顺周期紧缩,也绝不要随便放水,而是针对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预调 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
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按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通过功能 性的产业政策加以引导,而不是政府去确定具体项目,或选择把钱投 向哪一家企业,具体的投资机会还要由企业家来摸索和把握。实践证 明,市场的选择是最有效益的。现在成功的民营企业有哪一家是政府 扶持的?都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闯出来的。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意插柳柳成荫”。
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把企业真正当作经济发展的主体,“放水 养鱼”,让企业去创造有效供给和开拓消费市场。
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一项一项出台、一项一项督导,让各项具 体改革举措落地,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决策的落实。
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从思想、资金、物资等方面有充分准备, 切实守住民生底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既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 劲。做好“加减乘除”。长期看各项任务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短 期看不同任务之间有“对冲”作用,必须全面推进,并把握好“度”。 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 “僵尸”入土为安。病根都是体制问题,都要依靠改革创新来化解。 权威人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上我们要着眼于打好持久战, 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我们要抓住关键点,致力 于打好歼灭战,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 板“五大重点任务”。完成这“五大重点任务”,既需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需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确保 2016年过剩产能和房地产库存减少,企业成本上涨和工业品价格下跌势头 得到遏制,有效供给能力有所提高,财政金融风险有所释放。
完成好“五大重点任务”要做好“加减乘除”。“五大重点任务” 是一个系统设计,要着力在“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上下 功夫。从长期看,各项任务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从短期看,不同 任务之间又具有“对冲”作用。比如,化解房地产库存对增长是明显 的“加法”,可以减缓去产能带来的“减法”效应。而去产能又会调 整供求关系,防止出现宏观经济通缩效应。因此,“五大重点任务” 必须全面推进。当然,落实到一个地区,又会有所侧重,关键在于把 握好“度”。当前,做“加法”相对容易理解,做“减法”困难会大 一些,但必须做下去。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坚定 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 贷资源和市场空间。“僵尸企业”本来已“死”在那里,就不要再维 持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是事物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性原则的要求,要敢于和善于进行这种“创造性创 新”。
完成好“五大重点任务”要全面深化改革。“五大重点任务”的 具体内容非常多,但病根都是体制问题。无论是处置“僵尸企业”、 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提升有效供给还是防范和化解金融 风险,解决的根本办法都得依靠改革创新。比如,降低企业制度性交 易成本、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资金成本,必须减少行政审批,改革财 税、金融体制;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必须改革财税、金融、投融资 体制,才能解决“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的问题。同时要看到, 完成这些重点任务,本质上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实践,只有进行顶层设 计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不失时机地进行技术创新,才可能有效推动 这次重大的结构性改革。
六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带来一定的冲击,社会能否承受?
阵痛不可避免,但也是值得的。适当的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有退够,才能向前。只要处理得当,阵痛不会很大,可以承受。但对于 推进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击,切不可大意,具体政策要有序配套、 稳妥实施。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 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拖不得、等不起,否则“病情”会越来越严重。 权威人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 尸企业”,必然会带来一些冲击,而且这些冲击很可能会从经济领域 延伸到社会领域。对此,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把握:
阵痛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值得的。我国处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 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出现明显分化,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在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能皆大欢喜,产业会此消彼长,企业 会优胜劣汰,就业会转岗换岗。特别是眼下一些发愁的企业可能会更 愁,甚至关门倒闭,引发职工下岗失业、收入降低等。但这种阵痛是 一朝分娩的阵痛,是新的生命诞生和充满希望的阵痛,是新陈代谢、 这是值得的!适当的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有退够,才能向前。 正如老子所言:“明道若昧,进道若退。”拿“僵尸企业”来说,是等 着这类企业把行业中的优质企业拖垮,最后一起死,还是快刀斩乱麻, 处置这类企业从而腾出必要的市场资源和空间?显然,必须尽快处置 “僵尸企业”,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阵痛是可以承受的,但切不可大意。相比上世纪 90 年代,现在 我国的实力相当雄厚,经济发展基本面好,新动力正在强化,新业态 不断出现,前景是光明的,经济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社会就业形势、 财力规模、保障制度有了很大进步,抗风险能力强,只要处理得当, 虽有阵痛,但不会很大,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下岗失业问题。特别是人 民群众对我们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效益是理解的、支持的,对我 们改善发展质量、产品质量、空气质量是充满期待的,这是我们最大 的底气。同时,对于推进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击,切不可大意。具 体推进的政策要有序配套、稳妥实施。比如,处置“僵尸企业”,要 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对破产企业尽量实行“安乐死”。
要高度重视、全力做好职工安置工作,防范引发社会风险。更加细致地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比如,个别产能过剩严重的地区会出现职工集 中下岗和财政支出困难,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实施配套措施,认真拿 出因应之策。
需要强调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窗口期,但窗口期不是 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今天不以“壮士断 腕”的改革促发展,明天就可能面临更大的痛苦。所以,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是不得不迈过的坎,是不得不闯过的关,这项改革拖不得、等 不起,必须加快步伐、加紧推进,避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七问:如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目前对于新常态的认识有三种情况,大家都要照照镜子,认识不到位 的要尽快抓提高,思想不适应的要尽快换脑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要勇于做得罪人的事,否则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把包袱留给后面, 将来会得罪天下老百姓。排除干扰,心无旁骛,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牢牢把握几个重大原则,形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的整体合力。 权威人士:毫无疑问,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 要避免投机取巧。我们只有深化认识、下定决心,硬碰硬地干下去, 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从目前情况看,对这个大逻辑的认识有三种 情况:第一种是认识逐步深入,适应更加主动,引领已经开始。这种 情况在不断增加,这是好的。第二种是认识还不到位,一知半解,适 应不太主动,引领基本无为,流于口号化。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 第三种是很不适应,没有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的思维定势, 结果行动上自觉不自觉逆向而行。大家都要照照镜子,往第一种靠拢, 认识不到位的要尽快抓提高,思想不适应的要尽快换脑筋。提高认识 后,还要靠扎实的工作和顽强的毅力来完成这个历史责任。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在推进过程中,要勇于做得罪人的事,否则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结果延误了窗口期,把包袱留给后面,将来会得罪天下老 百姓。1998 年我们也面临外需低迷、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困境, 当时顶住压力,纺织业实行大规模限产压锭,才有了后来经济的强劲 增长,才有了今天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排除干扰,心无旁骛,牢牢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 个重大原则:
一是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 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核心,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言行都背离社会主义本质要 求,必须坚决反对。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主动研究 发展规律,不断推进科学发展,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 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生产力能否解放好、发展 好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重大原则性问题。对于政府 作用,强调“更好发挥”,不是“更多发挥”,要集中精力抓好那些市 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
三是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必须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改革开 放以来的重要经验。当前,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 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企业家营造宽松环境,用透明的法治 环境稳定预期,给他们吃定心丸。要为创新人才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调动其积极性。对各级干部,要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既坚持党纪国 法的“高压线”,也要重视正面激励,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 给那些呕心沥血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总之,我们要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各方面 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合力。
(来源:人民日报)
白重恩:中国新二元结构与“十三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跟大家讲一下中国经济的框架,这个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对中国 经济没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可能要理解未来的政策走向都比较困难。 然后会讲一下在供给侧要做什么样的改革,用框架讲改革措施会清楚 一些,最后会讨论一下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方面的内容。
中国的四个反常现象
第一:利率反常。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中,当经济增长下行的时 候,利率应该是向下走的,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中国就是特殊情况。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时候,增长压力大的时候也往往是企业不愿意投资的时候,对贷款的需求就会小,利率就应该下降。当经济不景气的 时候,不管是消费者,还是企业对贷款的需求都会比较弱,这个时候利率就应该下降,但是在我们国家的情况不是这样。这几年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在稳步下行,但是如果看实际利率,用的是两个数据得到的, 一个是人民银行每个季度会发一个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数是叫商业银行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人民银行把商业银行的利率都拿来做一个加权平均得出这个数。(图)绿色的线,这条线是 向下走的,尤其是今年同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银行贷款的名义利率是在下降的。如果我们考虑的是实际利率,对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实际利率,假如说我借了银行的钱,名义利率是 7%,但是我用借来的钱 进行投资,生产产品去卖,一年以后产品的价格下降,未来盈利就比较困难,还银行 7%的利率负担很重,但是如果价格上升,明年盈利会增加,还 7%的利率就不是很困难。所以衡量企业务负担的不单 只看名义利率,更要看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减掉某一个价格指数,如果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的增速是不断下降的,11 月份比 10 月份有一点上升,0.1 个百分点上升,整体的趋势消费者指数 的增速是在下降的。如果把银行的加权平均利率减掉消费者价格指数,得到的利率就是实际利率,总体的趋势是在上升的。我想提醒大家关注的第一个现象,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时候,经济增速在缓 慢下降的时候,实际利率在缓慢上升,这是中国比较特殊的一个现象。如果我们减的是生产者价格指数,那么实际利率仍然是上升的趋势,从 2010 年第一季度开始利率是在不断上升,2009 年是比较特殊的情 况,国际金融危机刚刚发生,所以实际利率很高。从 2010 年的第一季度的实际利率到现在都是上升的。我们再看其他的利率指标,蓝色 的线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利率,做一个加权平均,总体来看是往上走 的。看不同的利率,不同的价格指数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在经济增长下行的同时,实际利率在上升。要理解中国经济就必须解释这个看 上去比较反常的现象。
第二,投资回报率在下降,利率却在上升。在利率上升的时候,应该是企业从投资中能够得到比较高的回报所以才能看到利率上升。 我们看中国的投资回报率,剔除了价格因素、税收,流转税、所得税 都剔除了以后看投资回报率是在下降的,这跟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相吻合的,因为经济增长不好的时候企业盈利也会困难,但是投资回报 率下降和利率上升是矛盾的。之所以企业愿意付这么高的利率,是因 为能够得到投资回报,所以当投资回报率下降的时候,他愿意支付的利率水平会越来越低,但我们看到投资回报率在下降,中国的利率却 在上升。这是中国经济中第二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第三,劳动力成本在上升。我们用的是每生产一元的 GDP 要花多少劳动力成本,这是一个宏观的数据,总体来说劳动力成本是在上升。 中国单位的 GDP 劳动成本和美国单位的 GDP 劳动成本相比,中国生产 一块钱的 GDP 大概用 0.47 元的劳动力成本,把中国的除以美国的那个,我们也是在上升,相对于美国的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是在不断的缩 小。这也是一个通常经济学理论,不能够解释的事儿。经济增长速度 下行往往会造成失业,有了失业以后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劳动力的价格应该增速减慢,低于 GDP 的增速,甚至停滞增长,但是 我们看到劳动力的成本相当于 GDP 的劳动力成本是上升的。这是第三 个现象。
第四,不同劳动力成本增长的速度不同。我们把所有的劳动力拿 来,用的是居民调查数据,在样本中知道每一个居民教育水平是什么, 他在哪个行业工作,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年龄是多大等,我们也知道他的劳动报酬。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再看教育水平对报酬是有什么样的影响,把这些劳动力分成两类,一类是教育水平是大学或者大学以上,另外一类是高中或者高中以下,这两类工资的差距多大,比 重是多少?在 09 年之前大学毕业生或者大学教育以上的劳动力报酬增加的速度要快于教育水平比较低的速度,09 年之后教育带来的回 报是降低的。可能大家也有体会,不同的行业,不同种类的劳动力工 资增长的速度不同。给大家看几个数字,一个是统计局季度经济报告,在 2013 年底之前季度经济报告会报两个数,现在不报了。一个数是 外出务工劳动力累计收入同比增加,主要是教育水平不是特别高的农 民工。还有一个是城镇居民工资收入同比增长,农民工增长的速度要快于城镇居民平均工资增长速度。总体来说,教育水平高的劳动力工 资增长的速度要慢于教育水平低的劳动力工资增长速度,这是最近几 年的现象,2009 年之前是反过来的。再看不同的行业,从 2008-2012年工资增长的幅度,横轴是员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纵轴是工资增长 的幅度,平均受教育年限越高的行业工资增长的幅度越低。我找两个 典型的行业,比较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男性的农民工典型的就是建筑行业,这是一个很大的就业趋向,大学毕业生大概很多去了 IT 行 业,看这两个行业的相对工资也是在下降的,之前大概是 2.7 倍,现 在是 2.2 倍左右,这是我们看到的第四个现象。美国在 2008 年之前大学以上教育水平的人工资增长的速度要快于大学以下的工资增长 的速度。
中国的新二元结构
要理解我们的经济就要有我们自己的框架,否则不能够理解中国 经济中存在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现象。到底怎么来分析中国经济?一个 经济体是非常复杂的,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现象和问题,研究经济的人就希望能够从复杂的现象中提炼出一个简单的框架,这个框架不能解 释所有的东西,但是希望这个框架可以解释经济中最主要的因素,这 个框架肯定是不现实的,不跟现实完全一样,但我希望这个框架能够比较好的描述现实,既简单又比较好的能够进行分析。 我们认为经济可以分成两部分,大家自然会想到二元经济,很多研究经济发展学的人都会讲二元经济,是指农村和城镇,这个对我们国家以前也很重要,尤其是在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时候,那个时候劳动力供给是充分,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工资增长的很慢,就是因为有二元经济,所以使得经济有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移动到城市。但 是现在农村和城镇的二元经济已经不是中国经济中最重要的特征了,最重要的是把经济分成一个是政策扶持部门,一个是市场部门。这有 什么奇怪的?我们很早就有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差距,政策扶持 部门不限于国有企业,它的范畴为国有企业更大,比如说要建一条高速公路,经常有政府参与在里面,但是建高速公路只有国有企业吗? 不一定,可能这个建筑队就是民营企业。
政策扶持的手段不仅仅给国有企业带来好处,也给某些民营企业带来好处,所以我说的这个政策扶持部门是比国有企业更大的范畴, 包括间接的从政策扶持中得到好处的企业。从 2008 年到现在进行了 大量基础建设的投资,建筑行业显然属于从政策中得益的行业。把经济分成两个部分,政策扶持部门和市场部门。市场部门,经营和盈利 跟政府关系不是很密切。
政府扶持部门,从 2009 年到现在最大的政策就是经济刺激,因为受到外部的冲击,出口突然面临了很大的困难,本来外部的需求很 大,现在需求小了,曾经贸易顺差占 GDP 的比重将近 9%,有不同的 口径,但是现在贸易顺差只占 GDP 的 2%,2008 年以后是急剧下降,说明外部需求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冲击。为了应对这个冲击,外需减少 的时候就要创造内需,内需消费不容易改变,因为消费是每一位居民 的选择,所以我们就去做投资,尤其是政府主导的投资。2009 年以来政府政策最主要特征就是做各种各样刺激性的基础性投资。考虑2009 年以来的政策扶持部门,那就要这些投资给谁带来了好处?一 个典型的行业就是建筑业或者建材行业,这几年这些行业,尤其是今年这些行业都很困难,是因为政府的投资不可能保持 2009 年这么快 的增速,但是在 2009 年之后一段时间建筑行业和建材行业都是受益 的。这些行业是政策扶持部门,即使现在这些行业产能过剩了,如果不扶持很多就死掉了。这些行业有一个特征,他们雇佣的劳动力尤其 是建筑业是初级劳动力,一个男性的农民工,现在这两年他们送快递 了,但是之前很多选择都是建筑行业。看看政策扶持部门雇佣的劳动力,不是说他们不雇佣大学生,只是比例不同,他们雇佣的劳动力主要是初级劳动力,市场部门既雇佣初级劳动力,也雇佣大学毕业生。
我把经济分成政策扶持部门以及市场部门,这叫新二元经济。它 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首先,看政策扶持部门的投资,进行大量的投资。看一个图,图中把投资分成三类,统计部门把固定资本形成,这 是衡量投资的数分成七类,三类是主要的,一类是机器设备,二类是 居民建筑安装,这就是房地产,第三类是非居民建筑安装,包括所有基础设施的投资都在这里面。还有研发占 GDP2%左右,还有勘探等等。 我最关心的是非居民建筑安装,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基本上 在 20%左右浮动(图,红色),蓝色的这块还是比较稳定的,2014 年、2015 年的情况不一样,尤其是房地产的投资大幅度下降。红色的这 一块是在增长的,这里面除了有办公楼、厂房以外都是基础建设,这 类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是增加的。今年的数据,总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 10%左右,其中基础建设投资增速是 18%左右,仍然是上升的态 势。基础建设的投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政府扶持部门的投资。
因为政府的支持,政府要有财政刺激的需求所以投资在不断地扩张,这是新二元经济的第一个部门政策扶持部门在做大量的投资。造 成什么样的后果?第一,当他占有的资源多了,剩下能由市场部门占 有的资源必然会被挤压。更多的资金用了更多的人力,这些资金和人力就不能用到其他的部门,所以其他部门要想获得资金就会比较困难, 因为资源被这边用了,另外一边就会被挤压,在经济学我们叫挤出效 应,这边得到的东西少了,为资源付出的成本就会增加,供给少了,总供给不变,但是总供给中更大的部分用来投到政府扶持部门,留给 市场部门少了,市场部门资金供给少了,所以投资的成本就高了。这 就解释了刚才说的一个现象,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实际利率还在上升,就是因为政策扶持部门占用的资源越来越多,市场部门能够获得的资 源越来越少,所以市场部门的成本上升了。
第二,投资的回报率下降。我们也做了一些分析,看的是各种各样的效率指标,我们发现当(图)左边部门扩大的时候效率指标往往 下降,用各个省的数据做了分析,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投资回报率都有 这样的特征,基建的投资越多,投资回报率越低。相对比较低的部门投资下降的时候,那么平均的回报率就会降低。
第三,劳动力成本在上升。这个现象跟第一个现象是一致的,(图)左边的部门用了大量的劳动力,右边部门能够使用的劳动力受到约束, 所以劳动力供给也在下降,所以劳动力成本上升。这跟人口结构的变化叠加起来,人口结构变化适龄劳动人口,15-60 岁之间占总人口中 的比例在下降,绝对数也在下降,大概适龄劳动人口每年下降 300 万 人左右,人口结构的变化加上刚才说的挤出效应,同时造成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第四,大学毕业生工资增长速度和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不一样,当左边这个部门扩张的时候,因为主要雇佣的是农民工,所以农民工工资增长很快。对右边的这些企业,投资成本也高了,部分劳动力成 本也涨的很快,所以扩张慢,这就造成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这样一个简单的新二元经济模型可以前面说的所有现象,当然这些现象有其他的解释,但是每一个现象都能够找到其他的解释,但是 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其他的模型同时可以解释这四个现象。我们还有更 多的一些观察,比如说看不同的行业工资增长速度、投资回报率、扩张的速度以及员工平均教育水平,会发现员工平均教育水平比较高的 行业投资回报率比较高,劳动力成本增长较慢,增加值的增长也比较 慢。这跟那个模型是一致的,但是用一般的理论不能解释的。比如说这个行业投资回报率高那么就要做更多的投资,劳动力成本增长的慢, 成本低了应该扩张的更快,所以上面投资回报率高和劳动力成本增加 慢隐含的意义是这个行业扩张的快,但是我们发现这些行业反而他们扩张的慢,就是因为他们属于右边的市场部门,左边的政策扶持部门 扩张很快,挤压了右边市场部门的增长空间,所以尽管他们投资回报 率高,尽管他们雇佣的劳动力工资增长速度慢,仍然扩张慢。我们观察很多现象,都是从数据中的得到的结论,都会现在的模型是一致的, 所以我认为新二元经济的模式,不再是农村和城市的二元,而是政策 扶持部门和市场部门组成的二元结构,这对于理解中国经济就非常重要。我们也写了经济学的模型,得到的结论跟我刚才讲的是一致的。 新二元结构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叫新二元经济陷 井。假定因为某一个外部的冲击经济增长下行,比如说 2008 年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外需减少了,经济下行。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时候,为了保持经济的增速,因为我们有经济增长的目标,十八大的时候定了一个在 2010-2020 年收入翻番的目标,现在也在制定“十三五”规 划,里面讨论最多的问题是未来五年经济增长的目标是什么等,这些目标对我们非常重要的。所以尽管经济有下行的压力,但是我们还是 有决心要达到这个增长目标。到现在为止主要做的是靠刺激性投资达 到增长目标,因为某个外部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所以我们做刺激性投资,因为让企业投资不容易,让消费者消费也不容易,有没有合适的 消费品进行消费,以及有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支配消费。最直接的影响 需求的就是政府主导的投资,所以经济下行政府就去投资,投资很多都是基建投资,刚才说了基建投资,新二元模型中当政府扶持部门扩 张的时候就挤压了市场部门的空间,使得市场部门面临资金成本高, 劳动力成本高,最后发现投资不合算,所以市场部门的投资受到了抑制。大家可能会说到处都是产能过剩,之所以现在强调供给侧的改革 就是认识到一个现实,不是全面的产能过剩而是结构性的产能过剩, 是有些行业产能过剩,有一些行业是供给不足的,包括质量的供给,们对产品的质量不满意,否则就不会跑到日本买马桶盖,如果资金 成本低一点,劳动力成本低一点,可能企业就会花更多的精力,投入 更多的资源,去生产更加高质量的产品,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做。因为挤出效应造成成本上升,造成市场部门投资不正,就造成进一步经济 增长下行的压力,从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又到了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 形成了一个循环。这个就是新二元经济的陷井。如果不在这里面找出一个突破口,那么就陷在那儿了,我们要费很大的力气保证经济增长 率。我们不断地下调目标,还是发现很困难,要达到必须要做很多刺 激性的投资,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看到的是经济效率在下降,因为利率在上升,投资回报率下降,企业的债务负担就重 了,借钱要花很大的成本,但是我又赚不了那么钱,所以债务水平越 来越高,债务成本越来越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们说新二元经济的陷井在这儿,我们怎么办?刚才说,那个循 环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为了达到经济增长的目标进行刺激,说明我们的目标可能定的过高了一点,如果放手让市场做,我们对目标满意刚才说的循环就打破了。
一是我们要接受相对低一点的经济增长率,这是刚才打破新二元 经济陷井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已经在不断地接受这个现象,比如说新常态就是要接受中高速的增长,而不是要追求高速增长,我们即将 出台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也会看到,尽管有一些学者以前在主张要 争取 8%的增长率或者争取 7%的增长率,大家可能会看到定一个更加现实一点的增长目标。这是打破新二元经济陷井的第一个部分。
二是,为了保持增长就要做财政性的刺激,这些刺激主要都是用来做投资,所以形成挤压效应。如果财政政策转向,仍然是做积极的财政政策,仍然是更多的支出,甚至更高的赤字,我相信 2016 年引 起的赤字率要高于 2015 年的赤字率。财政的钱花在哪儿?应该有转 向,从过去主要做基建投资转向支持降低企业成本,我们仍然要有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要扩大赤字,这个主要用于降低企业成本。降低 税收负担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门,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降低企业的税费 负担。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到了,明年降低企业成本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要降低社会保险的费用,我觉得这是非 常关键的。刚才看到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盈利很困难,资金成本高还 有劳动力成本高,如果降低社会保险的费率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成本的负担,这些很高兴的看到政策文件中已经提到。降低税费还包括 营改增的完成,该实行增值税的行业都施行,如果再能加速折旧,现 在有很多过剩产能,很多企业过去的投资现在已经不能有效率的生产,允许他加速折旧,在税收上也会降低负担。劳动力市场就是延迟退休, 这是比较长期的一项工作,如果考虑更长,五年应该在这方面有所考 虑。户籍城镇化是“十三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多少人户籍城镇化。治理过剩产能非常重要,刚才说的政策扶 持部门中这部分是效率最低的,对我们经过造成特别大的困难。国企 改革,不仅仅要降低企业的成本,使得市场部门能够获得更多的投资,还要盘活现有的资源,国企改革就是盘活现有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还有简政放权。
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
刚才说有通缩的问题,增加了企业的债务负担,一般情况下治理 通缩的手段是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我们做了一些初步的数据分析,发现在 2011 年之前这个手段是有效的,如果 M2 增速增加了,或 者利率下降了,后面就会发生价格指数上升,但是 2011 年之后反过 来,货币政策好像效果不好了,M2 增速增加了以后反而是价格反而下降了,有人说这是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造成的,这确实是, 但即使我们考虑了这个因素以后,仍然发现货币政策的效果不像 11 年之前那么好了。什么原因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2011 年之后过剩产能的问题变的更加严重。货币政策放松了反而会使得这些产能 过剩的企业保持继续生产,它退出市场的动力减弱了,所以货币政策 的放松会使得产能过剩的企业更不愿意停止生产或者退出市场。怎么办?一是国内的渠道现在是不畅通的,因为有产能过剩的企业,那么 就考虑国外的渠道,货币政策还有另外一个渠道可以影响价格和通胀, 当货币政策放松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干预外汇市场往往汇率就会贬值,在其他国家如日本进行量化宽松汇率跌 30%,很多国家都是这样的, 货币政策宽松会带来汇率的贬值。我们从今年年初到现在,从 6.1-6.5, 但是可能需要有更大的幅度。如果有贬值的话,进口产品的价格就会上升,本来 1 美元买来的东西,在国内值 6.1 元,现在是 6.5 元。所 以货币政策影响价格的渠道还有一个渠道就是通过汇率影响进口产 品的价格,进口产品的价格又进一步影响国内产品的价格。我们需要在汇率政策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当然有很多操作上的困 难,我们都做了一些设计,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讲操作上的细节了。谢 谢大家!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